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日兩國的電影文化之間有著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本書運用詳實的史料,深入闡述了兩國交戰(zhàn)時期日本本土的電影生產,日本占領下的上海、華北的電影制作,以及上述影片如何在中日兩國電影市場被消費和接受的情況。本書還對日方的川喜多長政、巖崎昶、筈見恒夫、辻久一、清水晶,中方的張善琨、卜萬蒼、馬徐維邦、朱石麟等電影人的言論、史跡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解讀,以此呈現(xiàn)戰(zhàn)爭時期中日兩國電影文化既彼此沖突又互動影響的復雜關系。本書榮獲2010年度日本藝術選獎(評論部門)文部科學大臣獎,在日本電影學界具有重要影響。它超越了中日兩國各自的電影史界限,填補了電影研究領域長期以來少有人觸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