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戲劇文體的本體論
一、為什么需要中國戲曲作為研究進路
二、什么是戲劇文本?什么是戲劇文體
三、中國戲劇文體的獨特語言范疇
四、戲曲文體的外部形式及其演變
五、戲曲文體的功能形式
六、戲曲文體的意義形式
第二章 戲曲文體嬗變的歷史軌跡
一、戲劇是否需要文本
二、中國的戲曲文本是如何出現的
三、泛戲劇的文體形式,以敘述性的概括為其形式特征
四、情節(jié)小戲的文體形式,以對表演情狀的敘述為其形式特征
五、即興諧劇的文體形式以言語包括對話為其文體特征
六、合生——-諧劇與曲相結合的戲劇形態(tài)
第三章 劇場性與戲曲文體的互適
一、劇場性與文本性相互作用的機理
二、劇場性對文本的開顯
三、文本詩性對劇場性的開顯
四、戲曲的詩性如何可能
五、劇場“有限性”的制約與發(fā)生機能
六、劇場形式如何限制
七、有限制的發(fā)生效應
八、有限性及其發(fā)生效應的理論闡釋
第四章 戲曲文體的音樂形式
一、戲曲文體形成的條件:音樂之“曲”的文字化
二、戲曲文體的初試:劇目與樂曲
三、戲曲文體的一般音樂形式
四、戲曲文體的專業(yè)音樂形式
五、戲曲文體的音樂形式對文學性的影響
六、音樂形式與戲曲文學性的作用機理
第五章 戲曲文體的敘事形式
一、“副末開場”的敘述形式:如何可能
二、元雜劇的行為書寫形式與表演形態(tài)
三、“介”之新解與南戲的行為書寫形式
四、戲曲文體行為元范疇的演變與表演范式的轉型
五、戲曲文體描寫場景的形式
六、戲曲文體表現事件進程的形式
第六章 劇場性與文本性互動的個案——-李白醉詩如何入戲
一、文本敘事與戲劇敘事
二、音樂同化:詩詞與曲詞
三、戲劇性對戲曲文體的改造
附錄 俗曲體戲曲及其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
一、何謂俗曲體戲曲
二、《禳妒咒》的劇本性質
三、《禳妒咒》的曲牌特征、連綴方式及其來源
四、《禳妒咒》與俗曲體戲曲的形成
五、俗曲體戲曲在戲劇史上的地位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