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辭
前言
第一章 木結構古建筑
第一節(jié) 古建筑基礎知識
一、中國古代建筑類型與特點
二、木結構古建筑相關概念
三、木結構古建筑基本特征
四、古建筑木結構構造特點
五、古建筑木結構建造優(yōu)點
六、唐至清代木結構建筑特點與演變
七、中國古代建筑寶庫
八、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塔式建筑
九、中國古建筑的兩部“法典”
第二節(jié) 我國木結構古建筑基本特征
一、以曲面屋頂為外觀特征
二、以材分為度量單位
三、以梁柱為構架制度
四、以斗供為結構關鍵
五、以榫卯為結構方式
六、以彩畫雕塑為藝術形式
七、其他
第三節(jié) 看圖識構件
一、歇山頂建筑正立面構件(圖1-18)
二、歇山頂建筑側立面構件(圖1-19)
三、懸山頂建筑木構架構件(圖1-20)
四、歇山構架木構件——以平順大云院大佛殿為例(圖1-21)
五、角梁結構木構件——以南禪寺大佛殿為例(圖1-22)
六、平順九天圣母廟圣母殿角梁木構件(圖1-23)
七、宋式鋪作木構件——四鋪作(單插昂造)(圖1-24)
八、宋式鋪作木構件——四鋪作(出單抄)(圖1-25)
九、宋式鋪作木構件——五鋪作(出單抄)(圖1-26)
十、宋式鋪作木構件——六鋪作(圖1-27)
十一、把頭絞項作木構件(圖1-28)
十二、斗口跳木構件(圖1-29)
十三、古建筑木構件釋義
十四、古建筑術語釋義
第二章 木材及古建筑木結構病害
第一節(jié) 木材缺陷及病害
一、木材作為建筑材料的優(yōu)缺點
二、木材缺陷
三、木材病害及病害因子
四、木材降解
五、木材風化
六、木材熱解
七、木材化學降解
八、木材腐朽
九、木材變色病害
十、木材發(fā)霉及霉菌
十一、木材細菌病害
十二、木材昆蟲危害
十三、木材腐朽危害區(qū)域劃分
十四、木材白蟻危害區(qū)域劃分
十五、木材生物危害區(qū)域劃分
十六、木蜂危害區(qū)域劃分
十七、木材及木制品的使用環(huán)境分類
十八、木材腐朽早期檢測與鑒別
十九、木材的化學成分及腐朽的化學機制
第二節(jié) 古建筑木結構病害
一、古建筑木結構病害概念
二、古建筑木結構生物病害
三、古建筑木結構病害分類
第三章 古建筑木結構勘察及無損檢測
第一節(jié) 古建筑木結構勘察
一、古建筑勘察分類
二、古建筑木結構材質勘察
三、古建筑木構件現(xiàn)場勘察
四、古建筑木構件勘察原則、內容及病害分級
五、木結構古建筑安全性勘察
六、古建筑木結構殘損等級或安全性等級
七、古建筑木結構勘察報告內容
八、古建筑木結構勘察相關標準
九、木結構建筑應長期監(jiān)測的判斷依據(jù)
第二節(jié) 無損檢測
一、無損檢測概念
二、古建筑木構件無損檢測方法
三、皮羅釘檢測
四、木材阻力儀檢測
五、應力波斷層掃描儀檢測
六、雷達掃描儀檢測
七、無損檢測方法的準確度
八、古建筑木柱內部探測必要性
九、不同木柱檢測區(qū)別
十、古建筑木柱外部地仗對不同儀器檢測結果影響
十一、木材樹種鑒定對無損檢測判別的意義
十二、木材無損檢測的其他用途
第四章 木材鑒別及古建筑木構件樹種鑒別
第一節(jié) 木材鑒別基礎知識
一、樹木組成及木材定義
二、木材宏觀構造
三、木材微觀構造
四、木材鑒別相關的物理特征(非解剖特征)
第二節(jié) 古建筑木構件樹種鑒別
一、古建筑木構件樹種鑒別意義
二、古建筑木構件樹種鑒別解剖特征
第五章 古建筑木結構保護
第一節(jié) 木材保護基礎知識
一、木材耐久性
二、木材水分與干燥
三、木材保護技術
第二節(jié) 古建筑木結構防腐防蟲
一、古建筑木結構防腐防蟲處理的重要性
二、古建筑原木構件防腐防蟲處理特點及現(xiàn)場處理方法
三、古建筑防腐維修方案的選定
四、古建筑木構件含水率控制
五、古建筑木結構維修現(xiàn)場要求及注意事項
六、古建筑木結構防腐方案審定原則
第三節(jié) 古建筑木結構加固
一、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原則
二、古建筑木結構加固方法選擇
三、古建筑木結構加固技術
四、古建筑承重木構件修復或更換材的材質要求
第四節(jié) 木材及古建筑木結構防水
一、木材防水處理
二、古建筑木結構防水處理
第五節(jié) 木材阻燃及古建筑木結構防火阻燃
一、木材阻燃
二、古建筑木結構防火阻燃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全國木材生物危害各區(qū)域木結構古建筑生物病害初勘
附錄二 我國文物保護相關法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