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縣志(1989-2012 套裝上下冊)》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地記述安龍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安龍縣志(1989-2012 套裝上下冊)》是1992年出版《安龍縣志》的續(xù)志,上限為1989年,下限為2012年。為方便讀者了解安龍縣歷史,每個篇章前,一般以無題小序概略敘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后事物發(fā)展概貌,以承襲上輪志書。概述、建制沿革、民族風俗有部分資料上溯,為敘述事物的完整性,個別地方有所下延。《安龍縣志(1989-2012 套裝上下冊)》在附錄中設有1992年版《安龍縣志》??保瑸榉矫孀x者設有2013年至2017年安龍縣經濟社會發(fā)展資料?!栋昌埧h志(1989-2012 套裝上下冊)》記述范圍,以2012年安龍縣所轄行政區(qū)5個鄉(xiāng)、10個鎮(zhèn)和2個街道為準。《安龍縣志(1989-2012 套裝上下冊)》采用述、記、志、傳、圖、表、錄7種體裁形式,個別突出事件采用專記形式。人物記述中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凡在安龍縣擔任過正縣級以上或安龍縣籍人士在外地擔任過副地級以上領導職務的,以及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專家,縣內優(yōu)秀民間人物等,分別列入人物傳、人物簡介和人物名錄,生者以姓氏筆畫為序排列,逝者以去世時間為序排列。另在相關篇章之后專列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xié)、縣紀委、縣人武部班子名錄。《安龍縣志(1989-2012 套裝上下冊)》采用現代語體文記述,執(zhí)行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制定的《地方志書質量規(guī)定》,遵循國家出版物有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