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對“粵兩生”潘之博與麥孟華詩詞進行全面整理的成果。主體部分共分五卷,基本遵循粵兩生集的體例編排,前三卷分別焉弱庵詩詞,后二卷為蛻庵詩詞。至于二人詩詞焉粵兩生集所未收者,按照先詩后詞的原則,分別編為外集卷一弱庵詩詞,外集卷三蛻庵詩詞,并于作品之后注明出處。外集卷一弱庵詩詞主要依據來源期刊同類先后排列,外集卷二蛻庵詩詞則主要遵循蛻庵集的編排順序。至于一個題目下的詩詞有兩首及兩首以上的,除在題目處以“(某首)”標明外,亦在其問加了“其一”“其二”等。應予說明的是,粵兩生集卷四蛻庵詩中原有七月三夜喜雨三疊前韻一詩,因其為潘之博作品,故移入外集卷一弱庵詩詞內,題為喜雨。點校方面,該書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粵兩生集為底本,校以麥孟華詩詞稿、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蛻庵集及民國期刊所載潘、麥詩詞,對于有價值的異文或他人相關作品,并于校記中載之。該書前言部分,主要探討問題有三:一是潘之博與麥孟華的文人身份;二是粵兩生集的成書問題;三是潘之博與麥孟華的詩詞價值。通過回答這三個問題,試圖為讀者了解“粵兩生”的生平、交游及詩詞創(chuàng)作提供一些幫助。附錄有三種:其一為潘麥論詞資料,錄自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其二焉各家評論資料,乃從各類文獻中搜集的序跋評論文字;其三焉師友紀念酬贈作品,包括諸家挽詩、挽聯,以及康有為、梁啟超、羅惇昆、曾習經諸人的作品。上述資料有助于讀者加深對于“粵兩生”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