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諸葛玉兒,就如撫摸美。玉兒的眼睛幾乎像個攝像機,走到哪兒,看到哪兒,攝到哪兒。在她柔軟的筆下,有幸讓她碰到的一切都是美且純的。一道風景,一只飛蟲,一聲鳴囀,一絲風動,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甚至一粒沙,一粉塵,無不充滿情,灑滿愛。對這個在別人眼中少情寡義的社會幾乎沒有抱怨,沒有要求,更沒有控訴。在這里,愛化解了一切,一如陽光,永遠都是暖暖的。玉兒也并沒有完全像個攝像機般一味地去觀察,去記錄,而是時不時地讓視線穿透時光,進入更縱深的歷史空間,譬如解放廣場上的合歡樹,就不單單是樹,還有與合歡相關聯(lián)的其他,童年、雨季、妗奶、娥皇……寫作是文字般若。任何文字,只要寫給人看,就是在做般若布施,就是在行菩薩道,就須做到自覺。只有自覺,方能覺他,而自覺的前提是真誠。諸葛玉兒的真誠均可見于每一行字。常言道,不懂哲學,活得糊里糊涂;不懂文學,則活得無滋無味。因為文學是關于情感的學問,七情六欲、世道人心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