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概況 1
1.1 尾礦庫及其環(huán)境效應 1
1.2 尾礦庫的治理措施 1
1.2.1 物理固定法 2
1.2.2 化學改良法 2
1.2.3 植被恢復法 2
1.3 尾礦庫修復的關鍵科學問題 3
1.3.1 尾礦庫的原生演替理論 3
1.3.2 尾礦庫廢棄物酸化及其機制 3
1.4 尾礦庫生態(tài)修復的關鍵技術問題 4
1.4.1 尾礦庫生態(tài)修復的植物篩選 4
1.4.2 尾礦庫生態(tài)修復的基質改良 5
參考文獻 6
第2章 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原生演替 10
2.1 尾礦庫原生演替過程中的土壤性質變化特征 11
2.1.1 土壤物理性質變化特征 11
2.1.2 土壤化學性質變化特征 13
2.2 尾礦庫原生演替過程中的植物群落變化特征 20
2.3 尾礦庫原生演替過程中的動物群落變化特征 21
2.3.1 大中型土壤動物群落的變化特征 21
2.3.2 螨蟲群落的變化特征 23
2.3.3 線蟲群落的變化特征 23
2.3.4 原生動物群落的變化特征 26
2.4 尾礦庫原生演替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變化特征 31
2.4.1 細菌群落的變化特征 31
2.4.2 真菌群落的變化特征 36
2.5 尾礦庫原生演替過程中土壤生物與土壤演化結構方程模型 43
2.5.1 土壤生物與土壤物理化學性質演化 43
2.5.2 土壤生物與土壤養(yǎng)分演化 45
2.5.3 土壤生物與土壤重金屬演化 48
參考文獻 52
第3章 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的酸化及其機制 54
3.1 尾礦酸化過程及酸化潛力預測 54
3.1.1 尾礦的酸化過程 54
3.1.2 酸性環(huán)境的微生物 56
3.1.3 尾礦的酸化潛力及其預測 57
3.2 尾礦的酸化機制 58
3.2.1 不同酸化階段尾礦的理化特征和礦物學組成 59
3.2.2 不同酸化階段尾礦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60
3.2.3 尾礦酸化的微生物機制 63
參考文獻 71
第4章 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生態(tài)修復中植物的篩選與配置技術 74
4.1 重金屬耐性植物的篩選 74
4.1.1 華南典型鉛鋅礦區(qū)重金屬耐性植物的篩選 74
4.1.2 兩廣地區(qū)典型砷礦區(qū)重金屬耐性植物的篩選 77
4.1.3 長江中下游典型銅礦區(qū)重金屬耐性植物的篩選 87
4.1.4 云南典型鉛鋅礦重金屬耐性植物的篩選 95
4.1.5 湘西地區(qū)典型鉛鋅錳礦區(qū)重金屬耐性植物的篩選 107
4.2 植物物種配置 116
4.2.1 重金屬脅迫對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關系的影響 116
4.2.2 不同植物物種配置模式對銅尾礦庫生態(tài)修復效果的影響 122
4.2.3 不同植物物種多樣性對鉛鋅尾礦庫生態(tài)修復效果的影響 127
參考文獻 134
第5章 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原位基質改良技術 138
5.1 尾礦庫理化性質 139
5.2 鉛鋅尾礦庫基質改良的室內盆栽試驗 140
5.2.1 有機廢棄物對鉛鋅尾礦的改良效果 140
5.2.2 工業(yè)有機廢棄物對鉛鋅尾礦的改良效果 144
5.2.3 有機廢棄物配合氮磷肥施用對鉛鋅尾礦的改良效果 149
5.3 鉛鋅尾礦庫基質改良的野外田間試驗 155
5.3.1 三種工業(yè)有機廢棄物對鉛鋅尾礦的改良效果 155
5.3.2 碳氮磷源改良劑對鉛鋅尾礦的改良效果 163
參考文獻 175
第6章 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生態(tài)修復過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 178
6.1 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征及其主要影響因子 180
6.1.1 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征 180
6.1.2 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結構與理化因子的關系 188
6.2 土壤真菌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征及其主要影響因子 192
6.2.1 土壤真菌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征 192
6.2.2 土壤真菌群落結構與理化因子的關系 196
6.3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變化特征 199
6.3.1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的總體情況 200
6.3.2 土壤微生物群落適應極端環(huán)境相關基因的變化特征 203
6.3.3 土壤微生物群落鐵 / 硫氧化相關基因的變化特征 204
6.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碳固定相關基因的變化特征 206
6.3.5 土壤微生物群落氮代謝相關基因的變化特征 208
參考文獻 213
術語索引 217
植物索引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