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第一章 艾約瑟的生平與研究意義
一、艾約瑟的生平
二、研究狀況
三、研究方法和意義
第二章 19世紀中葉前歐洲學界的語言比較研究
一、近代早期歐洲學界對語言變化過程和相互關系的認識
二、近代東方學的發(fā)端
三、威廉·瓊斯的遺產
四、探索中西語言關系的早期嘗試
五、馬克斯·繆勒的語言研究及其影響
六、湛約翰對中國人起源的追溯
七、小結
第三章 艾約瑟的中西語言比較研究
一、艾約瑟早期的漢語研究
二、《中國在語言學上的位置》
三、施古德的創(chuàng)新嘗試
四、小結
第四章 艾約瑟的比較研究在漢學界引起的爭議
一、比較研究的支持者
二、漢學界對艾約瑟的批判
三、艾約瑟對批評的回應
四、小結
第五章 漢語和比較語言學
一、語文學還是語言學
二、語言研究的科學方法
三、比較研究方法的適用前提
四、小結
第六章 近代科學方法對漢學研究的啟發(fā)與誤導——艾約瑟對漢語史和語言起源的研究
一、19世紀的語言起源理論
二、艾約瑟對漢語史的研究
三、艾約瑟對語言起源的研究
四、艾約瑟與上古漢語的復輔音問題
五、小結
第七章 從孤立語到分析語——19世紀語言形態(tài)演化理論與漢語的角色
一、近代早期歐洲漢學家對漢語結構的認識
二、19世紀西方學界的語言形態(tài)演化理論
三、19世紀語言形態(tài)演化模式中漢語的地位
四、浪漫主義語言形態(tài)演化理論的問題
五、漢語分析語地位的確立
六、高本漢對原始漢語是屈折語的論證
七、小結
第八章 語言與民族——艾約瑟的困惑
一、人種與物種之爭
二、19世紀中葉體質人類學家的看法
三、語言學界對語言和種族關系的認識
四、小結
第九章 比較語文學與19世紀的中國文明西來說
一、早期的中國文明西來說
二、艾約瑟與中國文明西來說
三、金斯密與中國文明印度起源說
四、拉克伯利的中國文明西來說
五、中國文明西來說與19世紀西方漢學界的“古史辨”
六、中國的歷史有多久遠?——艾約瑟與花之安的商榷
七、小結
結 語
后 記
征引文獻
外國人名對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