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 一 通 論 |
◎ 漢語的特點 /3
◎漢語方言學在當代的發(fā)展之路/6
◎漢語方言的焦點特征/9
◎當前方言學研究的熱點/16
◎方言和習俗/20
◎方言與語言態(tài)度/21
◎語言演變的觀察與思考——以蘇州話為例/23
◎關于語料采集的新思維/25
◎關于方言語料的標音問題/30
◎現代漢語教學與語言保護工作/32
◎文字改革工作的全面反思/34
◎關于兩岸共同規(guī)范漢字的建議/41
◎漢語方言三分指代詞比較研究/43
◎東南方言的是非問比較研究/48
◎關于女書性質和起源的討論/60
◎關于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的若干問題評介/63
◎江蘇省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簡介/71
◎方言詞典編后/77
◎趙元任先生與漢語方言研究/84
◎為方言保留一方綠土/88
| 二 字本位 |
◎語言單位的層級比較/93
◎字本位新思維/99
◎漢語獨特性三題/102
◎專名與字本位/108
◎請理解字本位/110
◎漢語方言語音調查研究與字本位/113
◎字與命名/119
| 三 方言保護 |
◎試論方言之瀕危性/125
◎瀕危方言及其保護/128
◎保護方言的書面讀音/133
◎關于搶救方言,正確處理方言與普通話關系芻議/135
◎地方普通話與方言接觸/143
◎試論書面語與口語、方言、普通話的關系/149
◎當今蘇州話和普通話在蘇州的消長研究/156
| 四 方言分區(qū) |
◎漢語方言分區(qū)的一個新思路/171
◎語言特征與方言分區(qū)的關系/178
◎吳語的分區(qū)/183
◎北部吳語三小片的重新畫分/201
◎江蘇省及上海市的漢語方言/216
◎再說上海話的分區(qū)/225
| 五 吳語、官話 |
◎ 再論吳語聲母的設置/233
◎ 太湖片吳語研究/237
◎ 吳江方言聲調再討論/241
◎ 吳江菀坪官話方言島/252
◎ “在”在常州話中的說法/258
◎ 宜興(張渚)方言詞匯/264
◎ 宜興(張渚)方言的連讀變調/300
◎ 通州方言音系探討/313
◎高淳方言的特點/327
◎祁縣方言音系再研究/340
◎寶應方言語音初探/351
| 六 蘇州方言 |
◎上海話蘇州話歷史關系探討/365
◎上海蘇州方言比較/368
◎說普通話時出現的語法現象試釋——以蘇州話為例/375
◎蘇州、北京、貴陽方言語氣詞比較/377
◎蘇州方言地名異讀/383
◎蘇州方言語音演變研究/388
◎蘇州話的變化及保護蘇州話芻議/392
◎蘇州話拼音方案的設計及其音位學原理/404
| 七 序文 |
◎汪化云《鄂東方言研究》/411
◎羅自群《現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414
◎劉鋼等《靖江方言詞典》/416
◎蕭萍《江西吳城方言語音研究》/419
◎汪化云《漢語方言代詞論略》/421
◎蕭萍《余姚方言志》/423
◎姜艷紅《漢語和俄語中外來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425
◎阮詠梅《浙江溫嶺方言研究》/427
◎蕭萍《鄞州方言研究》/429
◎蕭萍《江西吳城方言詞典》/431
◎曹曉燕《方言和普通話的語音接觸研究——以無錫方言為例》/433
◎陳凌《贛方言濁音走廊語音研究》/435
◎汪化云《黃孝方言語法研究》/437
◎林齊倩《蘇州郊區(qū)方言研究》/440
◎陳凌《江西省湖口方言研究》/442
◎宮欽第 欒瑞波《萊陽方言志》/444
◎吳健《蘇浙皖交界地區(qū)“河南話”研究》/446
參考文獻/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