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引資”國和“走出去”對外投資大國的時代背景下,因各國稅制之間的差異、避稅地的存在,以及部分國家不正當的國際稅收競爭、金融隱私及商業(yè)秘密保護等制度,為跨國企業(yè)實施國際避稅提供了空間和土壤,跨國企業(yè)采取轉讓定價、勞務采購、無形資產轉讓、債務承擔甚至虛構交易等方法、途徑將利潤轉移至低稅或無稅地區(qū)。這扭曲了市場對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背離了稅收中性原則的要求,也侵蝕了其他國家的稅基,導致各國稅收大量流失,對金融危機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稅收信息交換國際合作因此成為各國公認的協調稅收主權沖突、規(guī)制國際偷漏避稅行為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國際稅收行政合作的核心內容。本書以比較法的研究方法,從理論到實踐、從國內到國際,對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稅收信息合作進行研究,并提出完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