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派文論
史詩中國與新時代文學——2019閩派文藝理論家批評家學術活動周主旨發(fā)言摘要
“閩派批評”:植根沃土寫傳奇
“閩派批評”的文化性格
“閩派批評”的中國立場
閩派文藝理論批評的啟示
“閩派文論”的現狀與再出發(fā)
“閩派批評”:中國當代文壇的“引擎”
西方文論中國化的一種典范——“閩派批評”對青年批評家的啟示
“閩派批評”的地域文化特質
閩派向度與美學尋繹:新時代網絡文學發(fā)展的福建經驗
探索與批評
跨界文化明星現象憂思
時代心史與自身的成長——70年來的現代漢語詩歌
做中國的文學評論家——從基本關系看文學評論的探索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鄧拓的青史情結與忠誠意識
現代文學、介入與重述“先鋒”的可能性——“先鋒”概念的當代譜系學考察
長老的二向箔與馬克思的“幽靈”——21世紀以來中國科幻小說的社會形態(tài)想象
閩籍海外華文詩歌的文化鄉(xiāng)愁與家國想象
藝術視野
居高臨下始傳神——試論中國人物畫的意象造型
風箏不斷線——吳中行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攝影的文化身份建構
梨園戲表演科范藝術特征探微
以美正心——當代中國書法審美轉型的文化釋讀及學術反思
作家作品
因為小說而讓人銘記的歷史——讀楊少衡長篇小說《新世界》
姜還是老的辣——讀楊少衡長篇小說《新世界》
翻迭不休的海浪——讀陳毅達《海邊的鋼琴》
《海邊的鋼琴》:后現實主義的開拓書寫
作為一種擺渡意義的詩——讀楊健民《傍晚的和聲》
動蕩時代的人生畫卷——評劉岸長篇小說《子歸城》
疊彩重影映射出的境界——散論林登豪散文詩集《折疊:都市與山水》
一部有雄心的小說——評何也的長篇小說《嘎山》
極境詩學,或影子敘述——魯亢的詩歌和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