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指導1.掌握何為老年期,平均壽命與壽限存在差距的原因。2.熟悉誘發(fā)提前衰老的因素。3.了解關于衰老成因的機理學說,以及與老年人飲食營養(yǎng)相關的疾病。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命的基本特征,同樣也是自然界中天經地義的基本規(guī)律和必然過程,人類從出生開始,即注定了死亡的宿命。當人類生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開始出現衰老的表現,隨之逐漸步入老年期。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規(guī)定,60歲及以上為老年期。根據這個規(guī)定,2000年全世界范圍內的老年人口數為6.05億,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2億,而到2050年將增至20億,這也就意味著到205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數量占比將由2000年的11%翻倍至22%。面對增速如此迅猛、占比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社會各界對于衰老和長壽問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從本質上來講,衰老和長壽涉及兩個概念,即平均壽命和壽限。平均壽命是指在特定的社會、經濟、生活條件下,人類所享有壽命的平均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僅為35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供應的充足,這個數值有了持續(xù)而顯著的提高。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結果表明,我國居民的平均壽命已達到74.83歲,與十年前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71.2歲)相比較,平均壽命有了明顯的增加。平均壽命延長是人類追求健康長壽的結果,但是人類的壽命并非是無限的,而這壽命的極限值即稱為壽限??茖W家們通過一系列觀察研究和理論推算得出結論,人類的壽限應當在100-140歲。然而迄今為止,世界上壽命過百的老人仍然僅是少數,那為什么人類的平均壽命和壽限之間存在著如此之大的差距呢?答案就是衰老。衰老可以導致機體內各種細胞、組織和器官形態(tài)結構的退化以及生理功能的改變,從而拉開了平均壽命與壽限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