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黎元洪/百年中國記憶》作者多是有關歷史事件的親歷者、當事人或見證人,如武昌起義時首先發(fā)難的工程八營總代表(起義后任鄂軍第五協(xié)統(tǒng)領)熊秉坤,率領清朝海軍艦隊起義的艦長湯薌銘,湖北軍政府成立后任賞敘長的李西屏、司法部部長張知本、理財部部長李作棟(春萱)以及擔任過軍政府職務的甘績熙、溫楚珩、郭寄生、萬鴻喈、晏勛甫、章裕昆等;黎元洪北上后曾擔任總統(tǒng)府秘書長的張國淦、副參謀總長鄧漢祥、農商總長李根源、航空廳長張紹程、黎的秘書孫啟濂、警衛(wèi)李寶榮等,黎的親屬及幕僚的子女如黎的第二夫人黎本危、長子黎紹基(重光)、長女黎紹芬、外孫女徐世敏、饒漢祥之女饒詹華、徐樹錚之子徐纓、袁世凱之孫袁家賓等。他們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寫得具體、生動、翔實,是難得的珍貴史料,體現了人民政協(xié)文史資料“三親”的特點。《我所知道的黎元洪/百年中國記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盡量保留歷史當事人提供的史實,寓褒貶于史實之中。我們的任務不是作歷史結論,而是為歷史研究提供具體的素材。由于某些作者的歷史地位和政治觀點的差異,其說不一甚至相悖之處在所難免,為忠于作者原意,我們未作改動。此外我們力求較全面地反映歷史。如黎氏的出身,投身水師學堂和在清朝從管輪到協(xié)統(tǒng)的經歷;武昌起義被推為湖北軍政府都督和北上任副總統(tǒng)、大總統(tǒng)的情景以及晚年寓居天津和從事經營活動等情況。由于有些歷史情況(如清朝時期)無法尋覓當事人,而是邀請有關學者編寫的資料,有的選擇文獻資料作為附錄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