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叢書中的一本。中國絲綢紋樣歷史悠久、絢麗多彩,表號、諧音、象征等方式的運用使紋樣富有深沉的文化與寓意,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等級觀念、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等,充分體現了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珍貴組成部分,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為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精神、提升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提供了寶貴資料。本書包含國內外研究中國明代時期的絲綢圖案,敘述當時絲綢圖案的藝術風格。明代伊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農崇儉,促進了社會繁榮,帶動了絲織業(yè)格局的變遷,形成以江南為中心的密集生產區(qū)域,其中蘇、杭、松、嘉、湖為五大絲綢重鎮(zhèn),并在民間絲織業(yè)中孕育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