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武人有著怎樣的社會地位?為何會出現忠而復叛的現象?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說的武人是社會動亂的亂源?五代是否真的“重武輕文”?宋初是否真的“重文抑武”?……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 本書通過解讀五代武人的墓志和碑銘,為五代階層流動、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書中從文人如何書寫武人、武人之文事與武功、武人之后代和轉型三個方面,分析解讀五代武人的家庭結構、仕宦經歷、上升通道、觀念信仰等,探討并重新評估了武人在五代至宋初的歷史角色和地位。另外,作者還提出了一系列頗富啟發(fā)性的議題,如:武人是否對“致治” 有一定的貢獻,而不只是宋太祖所說的“致亂”;武人品德和信仰是否符合儒家的嚴苛標準;等等。可以說,本書是從五代之“武”追溯宋代士大夫官僚制度的源流,并透過石碑和石刻這類“文”的表現加以闡釋的劃時代成就。 “五代在碑志” “五代在碑志”系列包括《世變下的五代女性》《五代武人之文》《五代的文武僧庶》三種,通過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代墓志碑文,并運用“史學六問”“五鬼搬運”“數饅頭”等研究方法,集中討論了社會流動、文武交流、婦女角色,以及墓志筆法和史學方法等問題,同時涉及五代官制、宗教與司法。有別于傳統“五代女性無所作為”“五代重武輕文”等觀點,“五代在碑志”研究文武間的交流和武人的亂與治,爬梳細分“階級流動”和“階層流動”,并對傳統的“唐宋變革”脈絡進行重新審視,以及探討世變下不容小覷的婦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