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中國人文學要義 陳文忠

中國人文學要義 陳文忠

中國人文學要義 陳文忠

定 價:¥65.00

作 者: 陳文忠 著
出版社: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7647824 出版時間: 2021-08-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全書十六章,可分三部分。作者開宗明義,指出以經(jīng)史子集、詩文書畫為主的中華文化,便是中國傳統(tǒng)人文學的主要內(nèi)容。而這一“中國人文學”的實質(zhì)便是關(guān)于“一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的學問。書稿前三章,論述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化的品格、生成和價值,可視為全書總論。中間九章,從“‘六數(shù)’信仰與中國人文學”到“‘韻’與中國人的審美理想”,依次論述了文字學、經(jīng)學、史學、詩學、文章學、畫學、書學、美學等,除子學外,對中國傳統(tǒng)人文學的主要分支都做了介紹和評述,是全書的主體。最后四章,是《論語》《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幽夢影》的細讀精講,作者見解獨到,方法新穎,對讀者具有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啟迪作用和方法論意義。 書中對“中國人文學”的講解深入淺出,既涉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也包含傳統(tǒng)文化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適合各個層面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陳文忠,男,1952生, 1977年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曾赴復旦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訪學。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美學、文藝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師范大學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國家精品課程“文學理論”建設(shè)項目主持人。曾赴美國、緬甸、馬來西亞諸國講學。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80余篇。著有《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1998)、《十大文學家》(1998)、《美學領(lǐng)域中的中國學人》(2001)、《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2008);主編教材《文學理論》(初版2002、修訂版2007、第三版2012)、《藝術(shù)與人生》(2005)、《文藝學美學研究導論》(2011)、《文學評論文選》(2012)等。

圖書目錄

引言一個中國人的人文學養(yǎng)………………………………………001
第一章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008
一、中華文明的起源…………………………………………………008
二、中華文化的核心…………………………………………………013
三、中華文化的品格…………………………………………………018
第二章中華文化的生成根基…………………………………………023
一、“一塊田”:男耕女織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023
二、“一個家”:家國同構(gòu)的宗法政治………………………………032
三、“一張桌”:以和為貴的家園文化………………………………043
第三章中華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053
一、萊布尼茲的東西文化觀…………………………………………053
二、傳統(tǒng)文化的人類意義……………………………………………056
三、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061
第四章“六”數(shù)信仰與中國人文學……………………………………069
一、神秘數(shù)字與中華文化……………………………………………069
二、“數(shù)度之道,以六為法” …………………………………………077
三、“六”數(shù)信仰與人文學體系………………………………………081
第五章“六書”與文字學………………………………………………086
一、文字的產(chǎn)生………………………………………………………086
二、“六書”的要義……………………………………………………089
三、文字與文學………………………………………………………098
第六章“六經(jīng)”與經(jīng)學…………………………………………………102
一、六經(jīng)與孔子………………………………………………………102
二、五經(jīng)的人文智慧…………………………………………………109
三、經(jīng)學與中國人文學………………………………………………141
第七章“六家”與史學…………………………………………………152
一、《春秋》“五例”……………………………………………………153
二、史體“六家”………………………………………………………161
三、史家“四長”………………………………………………………168
四、史學與文學………………………………………………………174
第八章“六義”與詩學…………………………………………………185
一、“詩言志”…………………………………………………………185
二、“詩有六義”………………………………………………………188
三、“詩有三義”………………………………………………………192
四、“興觀群怨”說……………………………………………………194
第九章“六觀”與文章學………………………………………………201
一、“藝術(shù)莫難于古文”………………………………………………201
二、“將閱文情,先標六觀” …………………………………………206
三、古文精讀的現(xiàn)代視角……………………………………………213
第十章“六法”與畫學…………………………………………………222
一、“傳神”論…………………………………………………………222
二、“六法”論…………………………………………………………227
三、“暢神”論…………………………………………………………233
第十一章“八法”與書學………………………………………………241
一、“書,心畫也” ……………………………………………………241
二、“永字八法”………………………………………………………247
三、書法意境…………………………………………………………254
第十二章“韻”與中國人的審美理想…………………………………260
一、“韻者美之極”……………………………………………………260
二、藝術(shù)精神:溫柔敦厚之美………………………………………266
三、藝術(shù)形象:氣度神韻之美………………………………………269
四、情感表現(xiàn):含蓄蘊藉之美………………………………………271
五、藝術(shù)風格:芙蓉出水之美………………………………………276
六、創(chuàng)作與欣賞:“修辭立誠”與“心靈妙悟” ………………………283
第十三章《論語》:中國人思想的總源泉……………………………288
一、《論語》是中國人第一部必讀之書………………………………288
二、《論語》的文本精讀………………………………………………297
三、《論語》的主題閱讀………………………………………………305
四、《論語》的詩體閱讀………………………………………………312
五、《論語》的母題閱讀………………………………………………326
第十四章《三字經(jīng)》:傳統(tǒng)文化的微型百科…………………………338
一、《三字經(jīng)》的傳播影響史…………………………………………338
二、《三字經(jīng)》的文本闡釋史…………………………………………342
三、《三字經(jīng)》的四重意蘊……………………………………………345
第十五章《弟子規(guī)》:禮儀之邦的為人之道…………………………352
一、從《訓蒙文》到《弟子規(guī)》…………………………………………352
二、《弟子規(guī)》的文化淵源……………………………………………354
三、《弟子規(guī)》的文本來源……………………………………………356
四、《弟子規(guī)》的內(nèi)在理路……………………………………………360
第十六章《幽夢影》:華夏詩國的詩性智慧…………………………369
一、清言小品的藝術(shù)特色……………………………………………369
二、詩性格言與思辨格言……………………………………………373
三、《幽夢影》的詩性智慧……………………………………………379
后記……………………………………………………………………3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