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是中國地方戲曲藝苑中的一朵奇葩,華陰老腔誕生并主要流行于陜西渭南市華陰雙泉村,2006年,華陰老腔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華陰老腔是我國傳統(tǒng)皮影戲的一種,其唱腔剛直高亢、磅礴豪邁,別具一種“慷慨悲歌”的氣概,被譽為陜西戲曲的“活化石”。 華陰老腔自誕生之后,由于獨特的傳承機制,導致其長期局限于華陰及周邊地區(qū),然而這也使得華陰老腔保持著較強的原生態(tài)性質。華陰老腔的主要價值體現(xiàn)在劇史的本源性、傳承上的封閉性、劇種上的獨存性、取材風格的張揚性、音樂體系的自律性、審美對象的廣泛性、語言風格的原聲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民族精神價值。 本書共分為6章,第一章通過追本溯源,從華陰老腔產生的文化背景著手,對華陰老腔的起源說法、華陰老腔的發(fā)展演變與傳承、華陰老腔的組織形式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二章從華陰老腔的劇本特色、聲腔特色、音樂特色、語言特色4個方面對華陰老腔的藝術特色進行了詳細闡釋。第三章從文化審美角度,對華陰老腔的大眾文化審美、農業(yè)文化審美、地域文化審美、詩賦文化審美進行了詳細闡釋。第四章從華陰老腔的傳播方式入手,對華陰老腔的電視傳播、電影傳播、網絡傳播、教育傳播進行了詳細闡釋。第五章從近年來華陰老腔的傳播特點與趨勢著手,對華陰老腔與流行音樂的跨界、華陰老腔與旅游文化的跨界、華陰老腔與曲藝文化的跨界進行了詳細闡釋。第六章著眼于華陰老腔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對華陰老腔的傳承譜系及特點、華陰老腔面臨的傳承挑戰(zhàn)、華陰老腔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華陰老腔的傳承發(fā)展路徑進行詳細分析。 本書理論嚴謹,案例充實,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適用于華陰老腔的研究者和保護者、對華陰老腔藝術感興趣的讀者,以及關心和關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傳播的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