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京隱述作集(全二冊)

京隱述作集(全二冊)

京隱述作集(全二冊)

定 價:¥158.00

作 者: 彭樹智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77522 出版時間: 2021-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4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京隱,為彭樹智先生的別名?!毒╇[述作集》從“文以載道”“史以明道”和“哲以論道”三方面探索人類文明交往自覺之道,是彭先生治學的新作。該書關注東西方文明的交往,關注美學在人類歷史上的發(fā)展,以關注人的內心為旨歸,全方位展示了老一輩歷史學者對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今將前兩集出版,“哲以論道”且待來日?!毒╇[述作集》第一集《文以載道》分四編。第一編文以載樂道;第二編文以載美道;第三編文以載詩道;第四編文以載述道。分別論述了東西方文明的交往,中國的美學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的治學之功;最后附有學界對彭老先生的訪談雜感。《京隱述作集》第二集《史以明道》分六編。第一編史道:人類文明交往探源;第二編史道:明人類文明交往“自覺化”之道;第三編史道:明“學林老樹”的人生之道(上);第四編史道:明“學林老樹”的人生之道(下);第五編關中學人治學之道;第六編史道:一以貫多與多以養(yǎng)一的交往互動之道。最后附有諸位學生的回憶和書評。

作者簡介

  彭樹智,男,漢族,1931年10月生于陜西涇陽。曾任西北大學歷史系主任、文博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個人獨著和主編的主要著作有《文明交往論》《阿拉伯國家史》《阿富汗史》《東方民族主義思潮》《中東國家通史》(13卷)、《中東史》和《二十世紀中東史》等。長期從事中東南亞史、世界近現(xiàn)代史、國際共運史和史學理論研究。

圖書目錄

《文以載道》
第一編 文以載樂道
一 文以載道
二 文以樂道
三 知天命之道:大美大智與天職使命
四 文以載道需要文明交往視野
五 人類的文明交往價值
六 西方文明的起源與異化
七 《我們的普世文明》
八 中英文明交往的花與果
九 愛自然,為人類
十 人文精神的本質
十一 文明交往人文化
十二 文字與文章
十三 西方的人文史
十四 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
十五 學問與文明
十六 翻譯與文明交往
十七 陜西三原縣宏道書院的遐思
十八 人類文明走向墮落的過程
十九 容閎的文明交往志愿
二十 人文與文學
二十一 《藝術中的人文精神》
二十二 以畫療“心”與以綠養(yǎng)目
第二編 文以載美道
一 京隱西望秋云白
二 美感世界——純粹意象世界
三 大美產生于蓄意而發(fā)的意象世界
四 色感——美感中最普遍形式
五 古小鎮(zhèn)與古大城之美
六 王陽明的覺化知明之詩意美
七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生命美
八 在人類文明交往自覺基點上創(chuàng)新
九 劉長卿“風雪夜歸人”的蒼山雪夜詩意圖景
十 審美的詩意心靈境界
十一 智識是明智見識之“知”
十二 為美養(yǎng)心
十三 美道
十四 美學雜記
十五 愛自然、為人類的仁愛之美
十六 人類生命中的智慧美
十七 阿富汗戰(zhàn)爭的悲歌
十八 羊年談美續(xù)篇
十九 羊年談美再續(xù)篇
二十 賈島自注詩的意蘊美
二十一 咖啡事補記
二十二 體育、藝術和文化
二十三 從鄭國渠到涇惠渠
……
《史以明道》
第一編 史道:人類文明交往探源
一 人類文明交往的歷史觀念
二 人類文明交往史
——論大歷史科學
三 人類文明交往的歷史大視野
四 自然史與人類史的大歷史思維方式
五 歷史路標與歷史評論
六 歷史幽徑和皺褶
七 追思威廉.H.麥克尼爾
八 冰心翻譯的世界史著作
九 身體史(人體史)
十 史、文與人文之道
十一 歷史交往中的恥感怯懦心態(tài)
十二 愛奇心、好奇心、樂奇心
十三 歷史交往中的公道欣賞
十四 歷史的人文精神
十五 文通史道
十六 歷史是什么?
第二編 史道:明人類文明交往“自覺化”之道
一 從人類歷史尺度與價值尺度審視文化文明問題
二 知物之明的歷史視野
三 文明程度的視角
四 文化文明四家言
五 李約瑟的《文明的滴定》
六 阿富汗古文明的“二城”“二丘”文物遺存
七 古人類學中的詩意治學
八 1983-2009年斯里蘭卡內戰(zhàn)
九 “人類文明交往自覺觀念”的自我解讀
十 文明交往自覺與人類希望
十一 王國維的“中西學交往互動論
十二 大歷史觀念與大文學觀念
十三 讀晚清女詩人張印的詠史詩
第三編 史道:明”學林老樹“人生之道(上)
一 由“雜家”到“雜壽”
二 從“八秩”至“八百彭壽”
三 百歲學人小志
四 壽極學界老人周有光的世界歷史眼光
五“茶壽”老人楊敬年
六 樂而忘憂不忘勤的鄭孝燮
七 吳良鏞的文化自覺
八 朱踐耳的曲史深處是孤獨
九“90后”詩人葉嘉瑩的大雁情
十 有感于徐懷中89歲所作《牽風記》
十一 望到九十的語言學大師趙元任
十二 白壽彝九秩壓歲巨著《中國通史》
十三 九秩學人,啟我“九思”
十四 “百歲”后老學人申泮文的行為人范
……
第四編 史道:明“學林老樹”的人生之道(下)
第五編 關中學人治學之道
第六編 史道:一以貫多與多以養(yǎng)一的交往互動之道
附錄 史道即述作傳承創(chuàng)新之道
卷終跋語
《京隱述作集》第一、第二集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