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以周文王為代表,稽上古伏羲等,以占龜、卜蓍記載之事,收編其文獻,匯集其典章,至春秋,以孔子為代表,系統(tǒng)詮釋和論述增補原文,繼而成書于戰(zhàn)國,乃如今我們所見的《易經》文本。歷代注疏《周易》者頗多,浩如煙海,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研究《周易》時,以傳述古圣先賢的精要,慎選自漢代至清末時期諸家對易學的言論,闡明易學象數和義理的關系所在,有象才有形,有形才有理,有理才有學,有學才有論。本書是供讀者學習的路徑,認知《周易》中象數與義理的關系,從深淺之中理解和研究《周易》變化的本質,微言之大義,日新而至誠,通曉人與自然共融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