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收瓦當印,從目錄統(tǒng)計共一百四十一?。褐芡咂?,秦瓦十七,漢瓦一百零二,晉至清瓦九,近現代印人從瓦當創(chuàng)作圓形印六。自周代至清代的瓦當印一百三十五,均歸寒齋珍藏,其中,童大年所刻者二十五,林乾良所刻者五十四,香港羅坤山所刻者三十一,西泠印社張耕源所刻者二十五。篆刻創(chuàng)作中有很重要的“印外求印”一大途徑,即從各類金石銘文中選用其文字、章法與神韻來創(chuàng)作印章。瓦當雖周代己有之,可是直到清中期才有較多出土,因而進入篆刻界視線的時期就更晚了。經查,“西泠八家”及趙之謙的印作中,尚未見瓦當入印。最早以瓦當入印者,可能就是清末的趙穆(字仲穆)。從清末至近現代,以瓦當入印(當然以圓形印為主)者不勝枚舉,本書今選趙仲穆及西泠前輩童大年、武鐘臨、張魯庵與汪新士五家的佳作,共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