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伯·施羅德(Jaap Schroder, 1925-2020),荷蘭當代著名的巴洛克與現(xiàn)代小提琴演奏家。身兼?zhèn)惗毓艠穮f(xié)會(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in London)的樂團首席和耶魯大學的教授、樂隊指揮等職,曾在巴塞爾古樂學院(Schola Cantorum Basiliensis)、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盧森堡音樂學院等學校任教。盡管和大多數(shù)音樂表演家一樣,他畢業(yè)并遵從于音樂學院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但這位始終活躍在舞臺第一線的表演家也曾在巴黎索邦大學(Paris-Sorbonne University)接受過正統(tǒng)的音樂學訓練。他潛心研究復古演奏法,精通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獨奏和室內音樂。他于1960年創(chuàng)建的著名古樂團Concerto Amsterdam更是西方樂壇上歷史音樂表演的中堅力量。劉洪,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高峰高原校外柔性引進專家,UCLA訪問學者。迄今發(fā)表逾70萬字,著有《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術》《作為詮釋的音樂表演》,譯有《音樂哲學導論:一家之言》《反思音樂與音樂史》(合譯)、《牛津小提琴進階教程》(合譯)。高小山,1952年生于上海市。從小學習小提琴,曾師從吳菲菲、王家陽、張欣、楊大風、吳育珅(中提琴)。曾在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團管弦樂隊任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員。譯有《小提琴左手技術》《帕格尼尼演奏的秘密——滑奏》(與丁芷諾合譯)、《世界小提琴名家——從帕格尼尼到21世紀》(與顧連理合譯)。洛秦,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史學會會長、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等。主要著作《音樂人類學的中國實踐與經驗的反思及其理論和方法》《Ethnomusicology的理論與方法英文文獻導讀》《國立音樂院一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圖鑒(1927-1941)》《海上回音敘事》《音樂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導論》《街頭音樂:美國社會和文化的一個縮影》等十余種,發(fā)表論文逾百萬字,譯著《八個城市音樂文化:傳統(tǒng)與變遷》《作樂:音樂表演與聆聽的社會意義〉等。先后獲上海市領軍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音樂金鐘獎一理論評論獎銀獎、連續(xù)第四~七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上海市第十、十四屆哲社成果一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