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否有意義?這是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問題。我們這一輩人,大多生在八九十年代,兒時常受“讀萬卷書”的諄諄教誨,大了也總想“行萬里路”,不拘泥于一方小天地。10余年前,我還只是浙江大學廣告學專業(yè)的一名學生,因深受導師胡曉云教授的教導與啟迪,生發(fā)出了對品牌農業(yè)事業(yè)的向往。從浙大出發(fā),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踏上了農業(yè)品牌化的征途。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伙伴加入到行走的隊伍中。北到黑龍江畔,南到天涯海角,東到長白山腳下,西到伊犁河谷,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這個隊伍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一“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卻又非常特殊,它既是一個收獲的時節(jié),又是一個播種的時節(jié)。正如這個節(jié)氣一樣,我們在行走中一路收獲,也一路播種。我們去到了許多人此生都不會抵達的遠方,看到了許多人此生都無緣得見的風景,聽到了許多人此生都不曾聽聞的故事,嘗到了許多人此生都無緣品嘗的美味一這是于我們而言的首層收獲。在行走的同時,我們也把農業(yè)品牌化的種子沿路播撒開去。如今,這些種子已經萌生出近兩百個農產品品牌,在祖國的山川河岳中茁壯生長。我們與這些品牌一同成長,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更為有效的路徑與方法一這是我們的第二層收獲。在收獲的同時,又將之凝結**的種子,播撒向更遠的地方?!吧罡放妻r業(yè),播種農業(yè)未來”,這就是我們行走的意義。正如浙江大學的校訓“求是·創(chuàng)新”一樣,我們這支從浙江大學走來的隊伍,踏實地用雙腳丈量我們腳下這片深愛的土地,又在這片土地上種出了一朵新的花,一棵新的樹,直至一整片新的茂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