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摘要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干旱指標的研究進展
1.2.2 氣候變化和LUCC對干旱影響的研究進展
1.3 主要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1.3.3 創(chuàng)新點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研究區(qū)概況
2.1 東北黑土區(qū)概況
2.2 烏裕爾河流域概況
2.2.1 區(qū)位條件
2.2.2 氣候條件
2.2.3 河網水文
2.2.4 土壤資源
2.2.5 植被資源
2.2.6 水資源
2.2.7 歷史旱情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3.1 SWIM模型
3.1.1 模型歷史
3.1.2 模型概述
3.1 _3 參數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適用性評價方法
3.2 干旱指標選取和干旱等級劃分
3.3 干旱基本評價單元劃分和研究區(qū)干旱識別
3.3.1 干旱基本評價單元劃分
3.3.2 研究區(qū)干旱識別
3.4 干旱特征值計算
3.5 干旱特征變量分析方法
3.5.1 單變量特征分析
3.5.2 Copula函數
3.6 氣候變化和LUCC對干旱定量影響分析方法
3.7 其他統(tǒng)計方法
3.8 數據來源及預處理
3.9 本章小結
第4章 SWIM模型的參數敏感性分析及率定和驗證
4.1 數據處理
4.1.1 空間數據處理
4.1.2 屬性數據處理
4.2 流域空間劃分及集水面積閾值的確定
4.3 SWIM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和率定
4.4 SWIM模型模擬結果驗證分析
4.4.1 基于徑流的模擬結果分析
4.4.2 基于潛在蒸散發(fā)的模擬結果驗證分析
4.5 討論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基于SWIM模型的干旱評價模式構建及干旱時空演變特征分析
5.1 干旱基本評價單元劃分和氣象數據空間插值有效性驗證
5.2 基于SWIM模型的干旱評價模式構建
5.2.1 帕爾默旱度模式的氣候特征系數K值修正及干旱指標計算
5.2.2 關鍵閾值的選取
5.2.3 干旱識別結果的真實性檢驗
5.3 氣象干旱時空演變特征
5.3.1 氣象干旱時間演變特征
5.3.2 氣象干旱空間演變特征
5.3.3 氣象干旱重現期分析
5.4 農業(yè)干旱時空演變特征
5.4.1 農業(yè)干旱時間演變特征
5.4.2 農業(yè)干旱空間演變特征
5.4.3 農業(yè)干旱重現期分析
5.5 水文干旱時空演變特征
5.5.1 水文干旱時間演變特征
5.5.2 水文干旱空間演變特征
5.5.3 干旱重現期分析
5.6 討論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氣候變化和LUCC對烏裕爾河中上游流域干旱影響的定量分析
6.1 研究區(qū)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6.1.1 氣候變化分析
6.1.2 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分析
6.2 氣候變化和LUCC對干旱影響的定量分析
6.2.1 氣候變化和LUCC對氣象干旱的影響分析
6.2.2 氣候變化和LUCC對農業(yè)干旱的影響分析
6.2.3 氣候變化和LUCC對水文干旱的影響分析
6.3 氣象干旱、農業(yè)干旱和水文干旱三者問關系探討
6.4 干旱指標在旱情不同階段中的應用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研究結論
7.1.1 SWIM模型在烏裕爾河流域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7.1.2 基于SWIM模型的研究區(qū)干旱評價模式構建及真實性檢驗
7.1.3 修正了帕爾默旱度模式中氣候特征系數K值
7.1.4 揭示了氣象干旱、農業(yè)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時空演變特征
7.1.5 干旱歷時和干旱強度的二維Copula函數聯合分布模型及重現期
7.1.6 氣候變化和LUCC對研究區(qū)干旱影響的定量分析
7.2 不足之處與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