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種學》是將中國傳統(tǒng)樂種研究上升到學科層次的論著,在導論中對樂種、樂種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的地位作了明晰的表述。全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對樂種物質構成的研究。在樂種的基本物質構成樂器、樂譜、樂隊三項中,重點論述了樂種主奏樂器對該樂種藝術特征的確立與展示,以及樂種體系化標志上的重要意義。其二,對樂種音樂形態(tài)方面的研究。重點闡述了中國傳統(tǒng)樂種其曲式結構的基本構成是曲牌,重復、變奏、聯(lián)綴是其旋律發(fā)展的基本原則。在曲式結構三部性思維的“身部”,各樂種所顯示的不同的藝術特征——曲式結構模式,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強調了認識這一模式的意義,以及尋求這一模式的研究方法。其三,對樂種體系的劃分。樂種體系的劃分,采用了物質形態(tài)特征與音樂形態(tài)特征相結合的分類方法,在物質形態(tài)構成的基礎上,強調了主奏樂器(或樂隊中的核心樂器)作為樂種體系劃分基本原則的探索。對中國樂種體系的劃分,經過不斷的考察研究與調整,提出了中國樂種的九大類別,即鼓笛系樂種、笙管系樂種、嗩吶系樂種、弦索系樂種、絲竹系樂種、吹打系樂種、鼓鈸系樂種、樂聲系樂種、樂舞系樂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