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問題的起源
一、一個倒置的“斯芬克斯之謎”
二、逃不出的“西西弗斯怪圈”:西方哲學對人的本質的追問
第二節(jié) 研究主題的界定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的界定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探討的視域界定
第三節(jié) 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和寫作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寫作思路
第二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探討的演進歷史
第一節(jié) 人的本質探討的隱性浮現
一、反對“經濟決定論”:“主體性”原則探討的開始
二、“實體即主體”:盧卡奇歷史辯證法的黑格爾基礎
三、“主體性”原則:總體性理論的核心
第二節(jié) 人的本質探討的開始和逐步深化
一、“理性的毀滅”:對人類理性的反思
二、《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一個新的內部“生長點”
三、東歐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探討的“齊聲合唱”
第三節(jié) 人的本質探討的邏輯終結
一、“狂怒的唯心主義”:人的本質體系哲學的瓦解
二、拒斥本體論和形而上學:對本質主義哲學的解構
三、“五月風暴”:一場“只開花不結果”的運動
第三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探討的邏輯轉換
第一節(jié) 本體論預設:從類本質到個人本質探討的視域轉換
一、人本主義邏輯的“影調”:對人的本質的本體論預設
二、“新人本主義”邏輯的“幻象”:希望本體論
三、“現代人本主義”邏輯的彰顯:潛能本體論
第二節(jié) 價值論實存:從物化到物化意識再到“異化的平方”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思想的“理論根基”
二、從“物化”“異化”到“物化意識”
三、從人的“物化意識”到“異化的平方”
第三節(jié) 方法論批判:從主客體辯證法到反本質主義
一、“總體性辯證法”:“三重維度”意義上的辯證性批判
二、“人學辯證法”:馬克思主義中的一塊“飛地”
三、“具體的辯證法”:關于“存在者”的辯證法
第四章 多重視角透析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的探討
第一節(jié) 形而上學及其思維方式:“人的本質”探討的一個坐標系
一、尋找“邏各斯”:人類難以磨滅的“形而上學情節(jié)”
二、遺忘的現實的人:形而上學及其思維方式導致的悖論
三、回歸“現實生活世界”:揚棄形而上學后開辟的新路徑
第二節(jié) “人學現象學”的解析模式:從“多元化界定”到“現實的個人”
一、事物在“多元化界定”中無限趨向于事物本身
二、“現實的個人”:歷史唯物主義之上的“人學現象學”
第三節(jié) “復調式”的解析模式:西方馬克思主義內部兩種理論趨向的淵源
一、邏輯起點:“現實的個人”之價值規(guī)定性和社會歷史規(guī)定性
二、馬克思思想中的“兩種理論向度”
三、作為“實踐的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人的本質”的探討中遺失的維度
第四節(jié) 語言哲學的坐標系:“人的本質”是一個偽命題?
一、對“人的本質”提問方式的語言哲學致思
二、“人的本質”是一個虛假的名詞嗎
三、“家族相似理論”:“人的本質”的再反思
第五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探討的當代啟示
第一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探討與“以人為本”
一、“以人為本”中“人”的本真內涵
二、“以人為本”中“人”的自我超越本質:以布洛赫和弗洛姆為例
三、“以人為本”中“人”的依賴性本質:以賴希和弗洛姆為例
第二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觀的揚棄與真正“人權”意識的確立
一、西方“人權”的邏輯前提: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及其對“人的本質”的預設
二、“ 人的本質”的“前提性批判”:對形而上學視域下的兩種思維方式的解構
三、從“現實的個人”到“人權”的社會性、歷史性和地域性
第三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探討與“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人的本質”的本體論視域轉換與“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在“現實的個人”之兩重維度上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三、“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第四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的預設對經典人工智能的啟示
一、經典人工智能對形而上學遺產的繼承
二、“指數爆炸”:經典人工智能所遭遇的認知困境
三、“ 我在故我思”:智能需要一個身體——以梅洛- 龐蒂的“身體—主體”哲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