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三峽重慶庫區(qū)考古與研究綜述 鄒后曦 范鵬 代玉彪(1)
四十年來重慶考古綜述 方剛(16)
渝東南地區(qū)先秦時期的考古發(fā)現 李大地 白九江 袁東山 方剛(53)
大溪文化出土玉器初探 代玉彪(72)
川東平行嶺谷西南部商周遺存的考古發(fā)現與初步研究 燕妮(80)
考古學視野下的巴文化:概念、問題與方法 白九江(90)
巴國遷都閬中考 蔣曉春 余小洪(104)
試論宣漢羅家壩朱砂葬 余菀瑩(113)
“漢巴郡朐忍令廣漢景云”碑額畫像辨識 范鵬 鄒后曦 李大地(126)
從涪陵區(qū)大墳壩墓地墓磚紋飾談起 陳東(136)
重慶地區(qū)漢晉墓葬出土宅房研究 黃偉(144)
中國長江三峽出土的繁昌窯青白瓷 董小陳 李玉彬(162)
重慶涂山窯的發(fā)現、研究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王洪領 蔡亞林(171)
合川釣魚城城防設施的考古學觀察 蔡亞林(183)
以“馬氏源流碑記”解析古城壩遺址考古發(fā)現 楊鵬強(198)
中國古代淋土法制鹽技術的發(fā)展與演變 牛英彬 白九江(205)
中國古代煉鋅考古的發(fā)現與研究綜述 肖碧瑞(226)
重慶地區(qū)清代冶鋅生產與管理 周寅寅 肖碧瑞(237)
磁器口瓷器的研究 林必忠(256)
淺析碗槨墓的形成機理 徐克誠(271)
涪陵古墳壩遺址出土植物遺存分析 馬曉嬌 白九江 肖碧瑞(278)
三峽重慶庫區(qū)考古與研究綜述 鄒后曦 范鵬 代玉彪(1)
四十年來重慶考古綜述 方剛(16)
渝東南地區(qū)先秦時期的考古發(fā)現 李大地 白九江 袁東山 方剛(53)
大溪文化出土玉器初探 代玉彪(72)
川東平行嶺谷西南部商周遺存的考古發(fā)現與初步研究 燕妮(80)
考古學視野下的巴文化:概念、問題與方法 白九江(90)
巴國遷都閬中考 蔣曉春 余小洪(104)
試論宣漢羅家壩朱砂葬 余菀瑩(113)
“漢巴郡朐忍令廣漢景云”碑額畫像辨識 范鵬 鄒后曦 李大地(126)
從涪陵區(qū)大墳壩墓地墓磚紋飾談起 陳東(136)
重慶地區(qū)漢晉墓葬出土宅房研究 黃偉(144)
中國長江三峽出土的繁昌窯青白瓷 董小陳 李玉彬(162)
重慶涂山窯的發(fā)現、研究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王洪領 蔡亞林(171)
合川釣魚城城防設施的考古學觀察 蔡亞林(183)
以“馬氏源流碑記”解析古城壩遺址考古發(fā)現 楊鵬強(198)
中國古代淋土法制鹽技術的發(fā)展與演變 牛英彬 白九江(205)
中國古代煉鋅考古的發(fā)現與研究綜述 肖碧瑞(226)
重慶地區(qū)清代冶鋅生產與管理 周寅寅 肖碧瑞(237)
磁器口瓷器的研究 林必忠(256)
淺析碗槨墓的形成機理 徐克誠(271)
涪陵古墳壩遺址出土植物遺存分析 馬曉嬌 白九江 肖碧瑞(278)
玉溪遺址2004年度出土小型哺乳動物的分析與研究 李鳳 白九江 鄒后曦(289)
三峽庫區(qū)小田溪墓葬出土青銅器保護初探 鄭利平(297)
重慶豐都兩件漢代鎏金器的保護修復 顧來沅(303)
A NEW BIO-BASED ORGANOGEL FOR THE REMOVAL OF WAX COATING FROM INDOOR BRONZE SURFACES Jia Yiming Giorgia Sciutto Silvia Prati Emilio Catelli Monica Galeotti Simone Porcinai Laura Mazzocchetti Chiara Samorì Paola Galletti Loris Giorgini Emilio Tagliavini Rocco Mazzeo(312)
基于激光點云的三維建模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研究與應用 吳廣 徐進(331)
以考古為支撐的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 袁東山 胡立敏 王一飛(346)
學科交叉合作在鄉(xiāng)土建筑遺產研究中的一次嘗試 肖冠蘭(360)
重慶市巫溪縣寧廠鹽業(yè)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探索 孫 慧(375)
《重慶市主城區(qū)危舊房改造工程文物保護規(guī)劃》回顧與思考 劉繼東 孫慧(395)
歷史建筑保護區(qū)有機更新過程中對傳統(tǒng)建筑飾面工藝的探索 袁鈞 白瑩 何玉運(402)
客寨橋結構形式考察與研究 韓昭彥(424)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公共考古現狀思考 徐進 吳廣(435)
重慶市基本建設工程文物保護工作初步分析與研究 劉華 林必忠(446)
葉尼塞河流域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高磊(459)
俄羅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現狀考察 汪偉(471)
后記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