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社會資本視角研究農民合作社的多維減貧效應及政策,有助于進一步創(chuàng)新完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fā)理論和政策體系,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全書按以下五個部分依次展開: 部分重點探討合作社中社會資本的作用和地位。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方法,構建解釋合作社存在合理性的理論框架,分析合作社中社會資本的作用和地位,探討遵守國際合作社聯盟確立的七項合作社原則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第二部分聚焦于合作社社會資本和多維貧困的概念界定與測算方法。創(chuàng)新構建了一套社會資本概念體系,進而衍生出相應的合作社社會資本概念,并建立了一套合作社社會資本測量指標體系。此外,本部分還界定了貧困的概念內涵,完善構建了多維貧困測量方法。 第三部分為合作社社會資本多維減貧機制分析。分別探討了合作社社會資本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三個維度的減貧機制,提出合作社社會資本影響各維度貧困程度,以及多維貧困概率和多維貧困程度的理論假設,探討了合作社社會資本通過影響收入,進而影響農戶多維貧困的中介效應,還探討了合作社內部網絡環(huán)境和社員對合作社社會資本動用能力兩個變量在合作社社會資本多維減貧過程中所發(fā)揮的調節(jié)作用。 第四部分為合作社社會資本多維減貧效應的經驗檢驗。介紹了實地調查和數據處理情況,對多維貧困和社會資本相關變量的測算和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重點對第三部分提出的有關合作社社會資本多維減貧的理論假設進行經驗檢驗。 第五部分重點關注合作社社會資本多維減貧的政策設計。在借鑒國際經驗,反思國內政策和實踐案例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構建支持合作社發(fā)展與發(fā)揮合作社多維減貧作用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