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中國經濟保衛(wèi)社會

保衛(wèi)社會

保衛(wèi)社會

定 價:¥88.00

作 者: 鄭永年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13103834 出版時間: 2022-01-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396 字數:  

內容簡介

  十多年來,鄭永年教授持續(xù)呼吁“保衛(wèi)社會”,建議調整政策思路,進行以社會改革為主的整體性改革,做大做強社會,保護人民的基本社會權利,為未來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本書即是作者持續(xù)觀察和研究社會問題的成果,聚焦當代中國社會問題,從GDP主義、中產階層、社會公平正義、社會道德和思想等方面來解釋當代社會問題的由來,也從房地產、教育、“三農”和土地等社會領域的制度和政策演變來分析社會問題的深層次根源,在解釋的基礎上再探討如何保衛(wèi)和重建中國社會的問題。當前,追求共同富裕已經成為中國下一步發(fā)展的方向,我們更需要把“保衛(wèi)社會”放在重要位置,盡努力進行社會政策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簡介

  鄭永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廣州粵港澳大灣區(qū)研究院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和外部關系研究,出版和編著中英文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著作10部,包括《制內市場: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技術賦權》《中國模式》和《中國的“行為聯邦制》等。

圖書目錄

再版自序
部分  從GDP主義到保護社會
好的發(fā)展還要求“共同致富”   002
不能任資本權力挑戰(zhàn)中國社會    006
GDP主義與社會道德體系的解體  011
破除GDP主義迷思  016
經濟發(fā)展不能讓老百姓有被掠奪感  022
貧困國情與改革再出發(fā)  028
中國建設內需社會需要做什么  036
中國必須進行一場社會改革的攻堅戰(zhàn)  042
 
第二部分  中產階級與中國社會秩序
“小康社會”和中共的“中產階級”觀   048
社會穩(wěn)定需要大力扶持中間力量   051
中國財富去哪兒了 057
誰“偷”走了中國的中產階級  064
知識和財富的“退出”潮說明了什么  070
政府官員為何缺乏社會改革動力  076
中國改革政策的困局  082
 
第三部分  收入分配與社會正義
收入不平等是革命的前奏  090
中國的公平經濟學  097
為什么中國的收入分配得不到有效改善  100
中國社會的利益博弈要求社會正義  104
必須限制特權  108
社會如何才能變得更公平一些   114
提高勞動者收入與中國的未來   120
 
第四部分  房地產與社會改革
住房政策的癥結在哪里  128
“圈房運動”弱化執(zhí)政黨社會基礎  134
房地產改革當是中國社會建設大工程   140
中國需要實現房地產的徹底轉型   145
房地產改革的下一步   150
房地產與中國社會命運   155
 
第五部分  教育改革與中國人才培養(yǎng)困局
中國教育改革的三大敗筆   164
教育改制面臨制度制約   168
中國教育體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   172
教育部門的GDP主義及其后果   178
改變“過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局面   183
官僚化教育評審制度的惡果   188
商業(yè)化模式與教育的異化   193
 
第六部分  土地、農村和農民工
土地流轉制度與中國政治社會的改革   200
資本虎視土地 如何確保賦權農民    205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向何處去    210
農民工問題與中國發(fā)展道路的選擇   217
土地問題是農村社會秩序建設的核心問題    222
中國城市化要避免怎樣的陷阱   229
中國的城市改革和城鄉(xiāng)統(tǒng)籌    238
中國農村的貧困與治理   244
 
第七部分  社會思想與道德危機
怎樣才能實現中國文化的崛起   252
誰應對年青一代的權錢膜拜負責    258
為什么一個道德國度面臨道德解體危機    263
道德解體的根源    270
如何重建社會道德體系    278
中國應當進行人本主義教育運動    285
文化中產與中國經濟的未來    289
 
第八部分  社會矛盾、沖突與暴力
“堰塞湖現象”與社會抗議    298
社會抗議運動:西方與中國    305
對社會沖突要有清醒的認識      312
解決權、錢、民沖突刻不容緩    317
社會基層無政府狀態(tài)令人擔憂    322
暴力蔓延的社會起源     327
當代社會暴力的制度基礎    338
 
第九部分  如何保護和重建社會
國家發(fā)展權如何轉化為社會民生權    346
如何實現精準扶貧的可持續(xù)性    352
強政府、強社會當是社會管理的方向   359
如何建設中國大社會    365
改革傳統(tǒng)“官民”關系    371
如何重建中國社會信任?   377
重建社會對司法的信任    384
中國需要建設一種安靜的文化    38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