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智慧光網絡 關鍵技術應用實踐和未來演進

智慧光網絡 關鍵技術應用實踐和未來演進

智慧光網絡 關鍵技術應用實踐和未來演進

定 價:¥119.80

作 者: 范志文 吳軍 馬俊 朱冰 邱晨 等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586544 出版時間: 2022-04-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28開 頁數(shù): 32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了智慧光網絡的架構—三層三面四特征。本書共分為7章,包括智慧光網絡、智慧光網絡的連接層技術、智慧光網絡的網絡層技術、智慧光網絡的計算技術、云網協(xié)同技術、智慧光網絡的應用實踐、智慧光網絡面向未來的演進。本書適合運營商技術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ICT領域的科研人員,以及高校ICT相關專業(yè)師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范志文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教授級高工。主管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系統(tǒng)設備及芯片開發(fā)等工作,并擔任公司產品委員會主任委員。帶領公司在光通信、數(shù)據通信等領域持續(xù)發(fā)展,其中光傳輸產品市場規(guī)模位居全球前五,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持續(xù)提升,整體推動光通信設備核心芯片和器件等關鍵領域實現(xiàn)自主化和國產化,極大提升了我國通信設備核心競爭力。 吳軍 教授級高工。在信息通信領域的產品研發(fā)、技術管理、戰(zhàn)略研究連續(xù)經歷36年以上。承擔多個國家、省部級科技研究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編著《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應用基礎與開發(fā)范例》,發(fā)表科技論文論文40余篇,主編國家標準“MPEG-2信號在SDH網絡中的傳輸技術規(guī)范”等。主編公司十五、十一五、十三五規(guī)劃,參編湖北省/武漢市多個信息通信行業(yè)相關規(guī)劃,從2016年開始致力于“數(shù)字化轉型”理念的廣泛傳播。 馬俊 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光通信,先后從事過光網絡產品的產品研發(fā)、市場管理、解決方案與路標規(guī)劃工作。在光網絡及承載網絡技術研究及網絡規(guī)劃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曾獲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朱冰 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數(shù)據通信、智能光通信、云網融合等,具有多年網絡產品的研究和開發(fā)經驗,主持和參與開發(fā)新產品10多項,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20項。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際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參與多項863計劃項目。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 邱晨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統(tǒng)部總經理,具有多年通信系統(tǒng)設計和產品研發(fā)經驗,主要研究領域為網絡控制面、智能算法、網絡規(guī)劃與策略、網絡數(shù)字孿生、光電器件及波分網絡等。在公司內曾主持9項新產品開發(fā)及大規(guī)模商業(yè)應用,作為技術負責人主導過國內外20多個重大網絡工程的規(guī)劃、技術導入、產品落地工作,尤其對超大規(guī)模網絡的網絡規(guī)劃和業(yè)務控制有深入研究。參與多項863計劃項目,數(shù)次參與相關專業(yè)的國標編寫工作。

圖書目錄

第 1章 智慧光網絡 001
1.1 智慧光網絡產生的背景 002
1.2 光網絡的發(fā)展歷程 002
1.3 光網絡面臨的挑戰(zhàn) 003
1.4 光網絡演變趨勢 004
1.5 智慧光網絡的概念 007
1.5.1 智慧光網絡是什么 007
1.5.2 智慧光網絡的特性 010
1.5.3 智慧光網絡的目標 013
1.6 小結 015
第 2章 智慧光網絡的連接層技術 017
2.1 智慧光網絡連接層的技術要求 018
2.2 光纖技術 020
2.2.1 光纖通信的發(fā)展歷程和技術特性 020
2.2.2面向傳輸容量的光纖技術的發(fā)展 022
2.2.3面向傳輸性能的光纖技術的發(fā)展 024
2.3 光模塊技術 026
2.3.1 光模塊的分類和發(fā)展歷程 026
2.3.2 直接檢測光模塊的調制技術的發(fā)展 028
2.3.3 相干光模塊的光電器件技術的發(fā)展 030
2.3.4 相干光模塊的DSP技術的發(fā)展 032
2.3.5 光模塊的發(fā)展趨勢 035
2.4 光放大技術 036
2.4.1 摻鉺光纖放大器和遙泵光放大器 037
2.4.2 拉曼光纖放大器 039
2.4.3 半導體放大技術 041
2.4.4 光放大領域的新技術及發(fā)展趨勢 041
2.5 無源波分復用器件 044
2.5.1 FOADM器件和AWG技術 044
2.5.2 ROADM器件和WSS技術 044
2.5.3 新技術及發(fā)展趨勢 045
2.6 光波長選擇及交叉技術 046
2.6.1 傳統(tǒng)波分復用技術 047
2.6.2 ROADM光交叉矩陣技術 049
2.6.3 從方向相關(Directioned)到方向無關(Directionless) 050
2.6.4 從波長相關(Colored)到波長無關(Colorless) 051
2.6.5 競爭無關(Contentionless) 052
2.6.6 靈活柵格(Flexible Grid) 055
2.6.7 OXC系統(tǒng) 055
2.6.8 ROADM新技術和發(fā)展趨勢 057
2.7 多業(yè)務承載的OTN及OSU技術 060
2.7.1 分組增強型OTN技術 060
2.7.2 OSU技術的關鍵功能特性 061
2.7.3 OSU演進趨勢 062
2.8 IP承載技術 064
2.8.1 高速以太網技術 064
2.8.2 MPLS技術的演進 067
2.8.3 確定性網絡技術 069
2.8.4 IPv6  071
2.9 光接入網技術 074
2.9.1 光接入系統(tǒng) 074
2.9.2 EPON/10G EPON/GPON/XG-PON/XGS-PON 075
2.9.3 50G PON 076
2.9.4 WDM-PON 080
2.9.5 家庭網絡技術 081
2.9.6 光接入網SDN/NFV 083
2.9.7 光接入網的智能化 084
第3章 智慧光網絡的網絡層技術 085
3.1 智慧光網絡的協(xié)議 086
3.1.1 GMPLS 086
3.1.2 PCE 091
3.1.3 路由協(xié)議 101
3.1.4 QUIC協(xié)議 106
3.2 智慧光網絡的管控技術 107
3.2.1 管控技術概述 107
3.2.2 網絡南向驅動 109
3.2.3 融合網絡管控 111
3.2.4 跨域編排協(xié)同 117
3.2.5 數(shù)智融合分析 119
3.2.6 北向能力開放 125
3.2.7 管控架構云化 128
第4章 智慧光網絡的計算技術 135
4.1 智慧光網絡計算技術需求概述 136
4.1.1 光網絡智慧自治的需求 136
4.1.2 光網絡前瞻預防的需求 137
4.1.3 光網絡敏捷隨需的需求 137
4.2 智慧光網絡算力與算法技術 138
4.2.1 智慧光網絡算力與算法架構 138
4.2.2 智慧光網絡的算力技術 140
4.2.3 智慧光網絡的算法技術 148
4.3 人工智能技術 169
4.3.1 人工智能技術的背景 169
4.3.2 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 170
4.3.3 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 176
4.4 數(shù)字孿生技術 178
4.4.1 數(shù)字孿生技術的背景 179
4.4.2 數(shù)字孿生的關鍵技術 180
4.4.3 數(shù)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場景 183
第5章 云網協(xié)同技術 185
5.1 智慧光網絡與云網協(xié)同 186
5.1.1 什么是云網協(xié)同 186
5.1.2 智慧光網絡與云網協(xié)同的關系 186
5.1.3 趨勢和挑戰(zhàn) 187
5.1.4 頂層架構 189
5.1.5 運營商的云網協(xié)同架構簡介 190
5.2 面向云網協(xié)同的組網能力 194
5.2.1 網隨云動 194
5.2.2 云化使能 196
5.2.3 云邊端協(xié)同網絡 199
5.3 云網協(xié)同的關鍵技術 200
5.3.1 網絡可編程 201
5.3.2 網絡遙測技術 214
5.3.3 網絡切片 219
5.3.4 網絡云化技術 224
第6章 智慧光網絡的應用實踐 233
6.1 概述 234
6.1.1 商業(yè)模式升級 234
6.1.2 技術場景升級 234
6.1.3 應用場景升級 235
6.2 跨省ROADM/OXC全光區(qū)域網 235
6.2.1 從傳統(tǒng)建網思路向跨省ROADM/OXC區(qū)域網絡建設思路轉變 235
6.2.2 ROADM/OXC區(qū)域組網的優(yōu)勢 236
6.2.3 ROADM/OXC區(qū)域組網的實踐及思考 238
6.3 5G承載 240
6.3.1 5G承載的需求與架構 240
6.3.2 5G前傳 244
6.3.3 5G中傳和回傳 245
6.4 政企專網 249
6.4.1 差異化服務能力是政企專線業(yè)務成功的關鍵所在 250
6.4.2 專線業(yè)務承載技術及組網方案 251
6.4.3 運營商政企專線組網思路和案例 252
6.5 數(shù)據中心光網絡 256
6.5.1 數(shù)據中心網絡光互聯(lián) 256
6.5.2 開放式光傳輸系統(tǒng)在數(shù)據中心的應用 258
6.5.3 運營商光網絡在開放解耦方面與數(shù)據中心的差異 259
6.6 工業(yè)光網絡 261
6.6.1 工業(yè)光網絡的概念和總體架構 261
6.6.2 工業(yè)OTN 262
6.6.3 工業(yè)PON 263
6.6.4 基于無源光局域網的全光園區(qū)的構建 265
6.7 全光家庭網絡 267
6.7.1 光纖到戶(FTTH) 267
6.7.2 光纖到房間(FTTR) 269
6.8 海洋光通信網絡 270
6.8.1 海洋光通信網絡的構成 270
6.8.2 海洋光通信技術發(fā)展的趨勢 271
第7章 智慧光網絡面向未來的演進 275
7.1 未來光網絡概述 276
7.1.1 未來網絡的概念 276
7.1.2 未來網絡在國內外的研究情況 276
7.1.3 未來光網絡的概念和特征 282
7.2 未來智慧光網絡的應用場景和需求 284
7.2.1 6G 移動承載需求 284
7.2.2 XR場景需求 286
7.2.3 全息通信需求 287
7.2.4 觸覺互聯(lián)網需求 288
7.2.5 工業(yè)互聯(lián)網需求 289
7.2.6 智能物聯(lián)網和車聯(lián)網需求 292
7.2.7 海洋信息網絡需求 294
7.2.8 天地一體化需求 296
7.2.9 全光一體化底座需求 297
7.3 未來智慧光網絡的架構演進 300
7.3.1 國內外典型網絡架構研究 301
7.3.2 全光網絡架構的演進 303
7.3.3 全光網絡的技術趨勢和挑戰(zhàn) 305
7.3.4 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架構的演進 308
7.3.5 空分復用光通信技術 310
7.3.6 空間光通信技術 311
參考文獻 315
后記 319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31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