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內科學腫瘤放射外科治療學

腫瘤放射外科治療學

腫瘤放射外科治療學

定 價:¥168.00

作 者: 夏廷毅,張玉蛟,王綠化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7328494 出版時間: 2022-04-01 包裝: 精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全面地涵蓋了放射外科的物理基礎、技術設備、生物免疫、臨床應用以及各病種治療結果,富于實用性、指導性和參考性。

作者簡介

  夏廷毅: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原空軍總醫(yī)院腫瘤醫(yī)院院長,全軍腫瘤放療中心主任,原解放軍總醫(yī)院、解放軍醫(yī)學院客座教授,軍隊國家臨床重點腫瘤??茖W科帶頭人、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分會前任副主任委員,全軍腫瘤放射治療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專業(yè)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胰腺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放射腫瘤協(xié)會(ASTRO)會員,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ASLC)會員。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80余篇,承擔863、首都衛(wèi)生科研發(fā)展專項、總后衛(wèi)生部重大專項等課題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央保健特殊貢獻獎、北京醫(yī)學會突出貢獻獎,及軍隊醫(yī)學科技先進個人、北京醫(yī)學會領軍人物及先進個人以及中華醫(yī)學會“國之名醫(yī)-卓越建樹”等稱號。張玉蛟: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院士(ASTRO FELLOW),MD安德森 (MD Anderson) 癌癥中心終身教授,博士后導師,立體放射外科中心主任。提出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和立體導向放射外科(SABR)結合在早期到晚期腫瘤的運用,首創(chuàng)了“I-SABR” 名稱、理論和策略。 擔任美國腫瘤中心聯(lián)盟 (NCCN)規(guī)范診治指南胸部腫瘤專業(yè)委員會成員、美國放射科學院肺癌專家組主席、國際質子重離子治療協(xié)會(PTCOG)胸部專業(yè)委員會主任等學術職務;獲得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院士稱號(ASTRO Fellow 2018)和美國腫瘤醫(yī)師獎(America's Top Oncologists)、美國放射醫(yī)師獎(America's Top Radiologist)、 美國醫(yī)師獎(America's Top Physicians Award)等榮譽;聚焦于肺癌放射外科治療、免疫放射外科、質子治療等領域,居國際領銜地位。發(fā)表250余篇SCI英文專業(yè)文章、綜述、專著,總影響因子逾1 500,其中120余篇超過5分以上,單篇論文引用超過450次(The Lancet Oncology,2015)。主持了多項美國的科研課題,總經費逾900萬美元。王綠化: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深圳醫(yī)院院長,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副院長,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中國抗癌協(xié)會放射治療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腫瘤規(guī)范化診治質控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腫瘤質控中心放射治療質控專家委員會指導委員,國家衛(wèi)計委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專業(yè)委員會放射腫瘤科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北京放射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副主編,Lung Cancer等多種雜志編委。從事腫瘤放射治療專業(yè)30余年,擅長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胸部腫瘤的放射治療和綜合治療。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吳階平醫(yī)學基金等課題,參與或負責的課題研究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惠民工程等多項大獎,是領軍人才。發(fā)表研究論文140余篇,主編專著3部,獲得多項獎項。

圖書目錄

章 總論/1
節(jié) 放射外科技術發(fā)展 /1
第二節(jié) 放射外科概念內涵 /2
第三節(jié) 放射外科作用地位 /3
第四節(jié) 放射外科未來前景 /4
第二章 放射外科生物與免疫/7
節(jié) 放射外科生物學基礎 /7
一、 放射外科腫瘤殺傷效應 /7
二、 放射外科血管損傷效應 /9
三、 放射外科正常組織損傷 /10
四、 放射外科中常見腫瘤生物學分析 /10
五、 重離子放射外科生物學特性 /12
第二節(jié) 放射外科生物學模型 /13
一、 概述 /13
二、 放射生物模型 /14
三、 從臨床數據獲取模型參數的方法 /15
四、 模型擬合的臨床數據選擇 /15
五、 模型擬合結果比較 /16
六、 討論和結論 /20
第三節(jié) 放射外科與免疫 /22
一、 放射外科免疫效應 /22
二、 放射外科免疫機制 /24
三、 遠隔效應的劑量模式 /24
四、 臨床中放療與免疫的合理搭配使用 /25
第三章 放射外科物理學/34
節(jié) 放射外科射野物理特征 /34
一、 小射野的定義 /34
二、 小射野的相對劑量學 /35
三、 小射野劑量測量的探測器 /38
第二節(jié) 放射外科處方劑量原則 /39
一、 放射外科治療的處方劑量 /40
二、 放射外科治療處方劑量推薦 /40
三、 正常組織耐受劑量 /40
第三節(jié) 放射外科治療的質量保證 /42
一、 模擬定位QA /.43
二、 治療計劃QA /.44
三、 計劃驗證 /44
四、 記錄和驗證系統(tǒng) /44
五、 在線成像及影像配準 /44
六、 放射外科治療機器的QA /.44
七、 不確定性 /51
第四章 放射外科設備與技術/55
節(jié) γ 刀 /.55
一、 γ 刀的起源和發(fā)展 /.55
二、 設備介紹 /56
第二節(jié) X 刀 /72
一、 X 刀的定義及設備要求 /72
二、 設備介紹 /73
第三節(jié) 放射性粒子技術 /89
一、 放射性粒子植入發(fā)展歷史 /89
二、 放射性粒子的種類 /90
三、 放射性粒子治療計劃系統(tǒng)與質量
驗證系統(tǒng) /91
四、 放射性粒子植入常用影像引導技術 /91
第四節(jié) 質子、重離子技術 /.93
一、 質子治療技術 /93
二、 重離子治療技術 /105
第五章 臨床應用路徑/ 114
節(jié) 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 114
一、 放射外科設備選用 / 114
二、 放射外科治療適應證選擇 / 114
三、 靶區(qū)勾畫原則 / 115
四、 處方劑量要求 / 116
五、 腫瘤放射外科隨訪與療效評價 / 117
第二節(jié) 技術操作流程 / 118
一、 治療體位固定 / 118
二、 臟器運動管理 / 119
三、 定位掃描技術 /121
四、 治療計劃設計 /122
五、 治療驗證和精準施照 /124
第三節(jié) 金標植入操作規(guī)程 /125
一、 金標植入病例選擇與適應證 /125
二、 金標植入步驟 /125
三、 并發(fā)癥處理及經驗分享 /127
第四節(jié) 人員培訓資質認證 /128
一、 放射外科醫(yī)師培訓制度 /128
二、 放射外科物理師培訓制度 /128
三、 放射外科治療師培訓制度 /129
第六章 療效評價標準/132
節(jié) 主要影像技術 /132
一、 CT 成像技術 /132
二、 MRI 成像技術 /.133
三、 PET/CT 成像技術 /.134
第二節(jié) 臨床結果評價標準 /136
一、 基于形態(tài)學的腫瘤療效評價標準 /136
二、 基于形態(tài)學與功能學的腫瘤療效
評價標準 /139
三、 基于功能學的腫瘤療效評價標準 /140
四、 影像組學在腫瘤療效評價中的應用 /143
第三節(jié) 臨床結果評價難點 /144
一、 選擇何種標準進行評價 /144
二、 選擇哪種影像學技術進行評價 /144
三、 如何鑒別腫瘤殘存或復發(fā)、腫瘤周圍放射性炎癥 /144
第七章 顱內良惡性腫瘤/146
節(jié) 顱內良性腫瘤 /146
一、 顱內良性腫診斷要點 /146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48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50
第二節(jié) 腦膠質瘤 /160
一、 腦膠質瘤診斷要點 /160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60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61
第三節(jié) 顱內繼發(fā)惡性腫瘤 /163
一、 腦轉移瘤診斷要點 /163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63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64
第八章 肺癌及肺轉移癌/173
節(jié) 周圍型肺癌 /173
一、 非小細胞肺癌診斷要點 /173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74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75
第二節(jié) 中心型肺癌 /186
一、 中心型肺癌 /186
二、 超中央型肺癌 /188
第三節(jié) 肺轉移癌 /189
一、 肺轉移癌診斷要點 /189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90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91
第九章 肝癌及肝轉移癌/197
節(jié) 原發(fā)性肝癌 /197
一、 原發(fā)性肝癌診斷要點 /197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99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00
第二節(jié) 肝轉移癌 /208
一、 疾病診斷要點 /208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08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09
第十章 胰腺癌/218
一、 疾病診斷要點 /218
二、 手段選擇原則 /219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21
第十一章 前列腺癌/229
節(jié) 前列腺癌診斷要點 /229
第二節(jié) 手段選擇原則 /231
一、 治療手段 /231
二、 治療手段選擇 /231
第三節(jié)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32
一、 臨床操作路徑 /232
二、 臨床治療結果 /235
三、 不良反應及處理 /238
第十二章 腹膜后腫瘤/241
節(jié) 腎細胞癌 /241
一、 腎細胞癌診斷要點 /241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42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43
第二節(jié) 腎盂 輸尿管癌 /244
一、 腎盂輸尿管癌診斷要點 /244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45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46
第三節(jié) 原發(fā)性腹膜后腫瘤 /247
一、 原發(fā)性腹膜后腫瘤診斷要點 /247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48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49
第十三章 脊柱腫瘤/252
一、 脊柱腫瘤診斷要點 /252
二、 手段選擇原則 /252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53
第十四章 特殊射線臨床應用/260
節(jié) 質子治療 /260
一、 頭頸區(qū)域 /260
二、 胸部區(qū)域 /261
三、 腹盆腔區(qū)域 /262
第二節(jié) 碳離子治療 /263
一、 臨床研究的發(fā)展 /263
二、 臨床研究結果 /263
第三節(jié) 放射性粒子治療 /266
一、 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法 /266
二、 前列腺癌的放射粒子植入治療 /268
三、 復發(fā)頭頸部腫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
挽救治療 /26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