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涼山少數民族地區(qū)旅游減貧研究特點 001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意義 003
第二節(jié) 研究問題 007
第三節(jié) 研究對象 009
第四節(jié) 研究的重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 015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017
第二章 旅游減貧理論基礎及減貧效應評價 019
第一節(jié) 旅游減貧的理論基礎 023
第二節(jié) 旅游減貧效應的主要觀點及作用機制分析 047
第三節(jié) 基于貧困人口感知的旅游減貧效應評估 051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055
第三章 涼山州:中國西部旅游減貧示范區(qū) 059
第一節(jié) 涼山州基本概況 062
第二節(jié) 涼山州減貧的歷史回顧 070
第三節(jié) 涼山州精準脫貧的旅游力量 076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081
第四章 雷波縣羅漢溝村旅游減貧的實踐及效果評價 083
第一節(jié) 羅漢溝村概況 086
第二節(jié) 羅漢溝村旅游減貧舉措 091
第三節(jié) 羅漢溝村旅游減貧效應評估 096
第四節(jié) 羅漢溝村旅游減貧評述 098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101
第五章 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旅游減貧的實踐及效果評價 103
第一節(jié) 阿土列爾村概況 105
第二節(jié) 阿土列爾村旅游減貧舉措 109
第三節(jié) 阿土列爾村旅游減貧效應評估 113
第四節(jié) 阿土列爾村旅游減貧評述 116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121
第六章 鹽源縣舍垮村旅游減貧的實踐及效果評價 123
第一節(jié) 舍垮村概況 125
第二節(jié) 舍垮村旅游減貧舉措 129
第三節(jié) 舍垮村旅游減貧效應評估 133
第四節(jié) 舍垮村旅游減貧評述 136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141
第七章 涼山州鄉(xiāng)村旅游與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耦合關系研究 143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 145
第二節(jié) 大小涼山地區(qū)現(xiàn)狀分析 147
第三節(jié) 鄉(xiāng)村旅游與鄉(xiāng)村文化振興耦合協(xié)調度研究 150
第四節(jié) 鄉(xiāng)村旅游促進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機制檢驗 154
第五節(jié) 鄉(xiāng)村旅游引導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路徑研究 161
第八章 涼山州旅游減貧引導鄉(xiāng)村文化振興文本分析 165
第一節(jié) 研究設計與數據采集 167
第二節(jié) 訪談材料文本分析 169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 181
第九章 旅游減貧引導鄉(xiāng)村振興的經驗借鑒 183
第一節(jié) 鄉(xiāng)村旅游“篁嶺模式”打造鄉(xiāng)村振興標桿 185
第二節(jié) “旅游扶貧車間”成為“致富夢工廠” 190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旅游賦新篇 193
第四節(jié)??“欒川模式”豐富旅游新內涵 196
第五節(jié)??“千年哈尼梯田”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子 200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203
第十章 涼山州旅游減貧的路徑探索 207
第一節(jié) 政府引導明方向 209
第二節(jié) “志”“智”結合添動力 216
第三節(jié) 移風易俗繪新村 221
第四節(jié) 設施配套助發(fā)展 225
第五節(jié) 居民參與夯治理 229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232
參考文獻 234
后 記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