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歷史
對歷史學的若干反恩
歷史學兩重性片論
歷史兩重性片論
可能性、現實性和歷史構圖
“普遍的歷史觀念”如何可能?——評康德的歷史哲學
“普遍的歷史觀念”是怎樣成為可能的?——重評康德的歷史哲學
一個世界公民的歷史哲學——讀康德《歷史理性批判》
論克羅齊的史學恩想
論柯林武德的史學理論
歷史理性的重建——奧特迦·伽賽特歷史體系觀散論
評波普爾《歷史主義貧困論》
反恩的歷史哲學——評羅素的歷史觀
從恩辨的到分析的歷史哲學
沃爾什和歷史哲學
沃爾什和歷史哲學補論
歷史和歷史解釋一從德雷的新探索談起
“從身份到契約”——重評梅茵的公式
自然權利的觀念與文化傳統(tǒng)
盧梭和他的《社會契約論》
評柏克的《法國革命論》——兩百午后的再恩考
天賦人權與人賦人枳——盧梭與柏克
從宋初三先生看理學的經院哲學實質
略論宋學分野的來源及其歷史背景
論王國維的哲學思想
略論梁啟超的史學恩想
書前與書后
批判的哲學與哲學的批判——亭朱高正《康德四講》
康德《論優(yōu)美感與崇高感》譯序
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譯序
帕斯卡《恩想錄》譯序及附錄
盧梭《論科學與藝術》譯序
孔多塞《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譯序
梅尼克《德國的浩劫》譯序
《7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譯序
蓋倫和他的《科技時代的心靈》
《歷史理性批判散論》自序
《何兆武學術文化隨筆》跋
歷史坐標的定位
也談“清華學派”
也談對學衡派的認識與評價
回憶吳雨僧師片斷
釋“國民”和“國民階級”——兼憶候外廬先生
懷念王浩
馮佐哲《清代政治與中外關系》序
筆談四則
歷史學家、歷史學和歷史
《讀書》通訊五則
從一本書聯(lián)想到的
“中學”與“西學”——從李陵說起
原子、歷史、倫理——讀《費米傳》書后
重提一個老問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