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考察《妙法蓮華經》中為標志性的內容之一——譬喻在南北朝至隋唐時代的中國社會的接受和詮釋歷程。在考察印度思想文化對于譬喻的通行認識方式,以及《法華》譬喻所源自的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本書圍繞“譬喻的認知結構”“不同譬喻之間的聯系與整體性”“具體譬喻的詮釋與呈現”這三個基本問題,分別考察中國中古時期注釋、造像記、經變畫等材料中呈現的詮釋方式。本書不僅關注高僧大德從義學角度出發(fā)的經典詮釋,也關注經典在現實宗教生活中的生動應用,探討中國社會在接受《法華經》過程中所展現的創(chuàng)造性與復雜性。以《法華》譬喻的接受和詮釋為個案,本書希望以點帶面地去認識中國社會中千差萬別的人群接受佛教經典的真實過程,增進對佛教中國化問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