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東北,棕櫚環(huán)繞、兩山靜立的綠洲間,有一座帶著神秘光環(huán)的古城靜靜沉睡——巴爾米拉,傳說中由所羅門建造的城市。作為穿越敘利亞沙漠必經的補給站,巴爾米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提比略時代被納入羅馬帝國行省,并發(fā)展成為公元1至3世紀,中東地區(qū)最有影響力的貿易中心。這里是面向全世界開放的沙漠綠洲,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本地敘利亞人在這里和平共處。然而,當巴爾米拉的居民們試圖脫離羅馬的掌控時,他們被擊敗了。這座城市開始衰落,留下的只有古城遺跡。風格混雜的雄偉建筑綿延不斷,象征其早年積累的巨額財富,成為古代世界蕞具特色的建筑群。巴爾米拉古城于198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遺跡完整地保存了城市原貌,對該地區(qū)的社會文化、宗教藝術研究有重大意義。2015年5月,“伊斯蘭國”奪取了該地區(qū)的控制權,開始了有計劃的城市摧毀和居民屠殺。貝爾神廟、喪葬之塔、廊柱街等古代遺跡紛紛被炸毀,雄偉復歸塵土。在這本緊湊、傷感的小書里,保羅•韋納——當世最權威的巴爾米拉研究者——用動人而優(yōu)雅的筆觸,講述了這座湮滅之城的歷史與文化,以及它為什么曾經并依舊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