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部分 情報分析推理背景知識
第1章 推理概述(認識論與邏輯基礎)
第2章 情報分析概述
第3章 信息化時代概述
第二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推理工作理論:推理的基本范式
第4章 推理的重要現行方法——關于結構化、非形式邏輯與思維要素的范式
第5章 推理的多維方法——引入個人、程序及問題導向等維度
第6章 推理的個人維度——推理的理想標準:所要體現的良好習慣
第7章 推理的程序維度——推理的理想標準:所需遵循的規(guī)則
第8章 推理的問題導向維度——推理的理想標準:所能提出的問題
第三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推理工作實踐:推理的基本方法
第9章 作為分析人員如何知曉自身特點——“分析平衡檢查”方法
第10章 如何了解自身的分析過程——“分析過程反思”方法
第11章 如何了解分析中的正確問題——“分析問題歸類”方法
第四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假設推導理論:關于“正在發(fā)生什么?”的推理范式
第12章 假設推導的現行重要方法——關于證偽主義、貝葉斯法與解釋主義的范式
第13章 發(fā)展假設的多維方法——關于觀點、信息與含義維度的介紹
第五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假設推導實踐:關于“正在發(fā)生什么?”的推理
第14章 如何產生新的想法——“辯證假設生成”方法
第15章 如何發(fā)展最合理的假設——“三元假設發(fā)展”方法
第16章 如何認識何為理所當然——“基本假設三角剖分”方法
第六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因果分析理論:關于“為何正在發(fā)生?”的推理范式
第17章 因果分析的現行重要方法——關于概率論、干預論與系統(tǒng)動力學的范式
第18章 因果分析的多維方法——介紹順序、系統(tǒng)與意外維度
第七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因果分析實踐:關于“為何正在發(fā)生?”的推理方法
第19章 如何識別個體聯系——“比較影響分類”方法
第20章 如何識別共性聯系——“因果循環(huán)圖示”方法
第21章 如何識別意外聯系(以及某事件怎樣成為計劃外結果的一部分)——“背景轉換分析”方法
第八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前景探索理論:關于“何時何地可能發(fā)生變化?”的推理范式
第22章 前景探索的現行重要方法一關于預報、大趨勢與情境的范式
第23章 前景探索的多維方法——關于緣起、延伸與結果維度的介紹
第九部分 情報分析人員的前景探索實踐:關于“何時何地可能發(fā)生變化?”的推理方法
第24章 如何發(fā)現某種未來可能性的最合理緣起——“收斂設想開發(fā)”方法面向未來的反事實推理,第1階段
第25章 如何把對未來的估計納入到全局考慮之中(并且預見到計劃外結果)——“連鎖反應分析”方法面向未來的反事實推理,第Ⅱ階段
第26章 如何確定最可能的未來結果——“發(fā)散設想開發(fā)”方法面向未來的反事實推理,第Ⅲ階段
第十部分 情報分析中的戰(zhàn)略評估理論:關于“用戶能夠怎樣應對?”的推理范式
第27章 戰(zhàn)略評估的現行重要方法——關于風險、無知與博弈論的范式
第28章 戰(zhàn)略評估的多維方法——關于環(huán)境、效應以及預期維度的介紹
第十一部分 情報分析中的戰(zhàn)略評估實踐:關于“用戶能夠怎樣應對?”的推理方法
第29章 如何支持決策:結果與預期均未知時——“戰(zhàn)略關聯檢查”方法
第30章 如何支持決策:結果已知而預期未知時——“決策意義比較”方法
第31章 如何支持決策:結果與預期均已知時——“預期影響分析”方法
結語
作者介紹
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