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介紹: 學習書法的讀者都知道,中國書法最難的就是小楷與大草,一收斂一肆意,一精準一狂放。小楷的精髓在于“小中見大”,這也是小楷極具觀賞性的原因。 三國魏時鍾繇以善小楷著稱,他所作楷書脫胎于漢隸,結體寬扁,帶有較明顯的隸書筆意,然已備盡楷法,筆勢如飛鴻戲海,氣韻生動,被后世尊為正書之祖。至東晉王羲之,將小楷筆法更加以悉心鉆研,唐太宗李世民謂其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yōu)美的欣賞標準。隋唐以后,小楷亦是文人士大夫科舉從政、治學為文的基本手段,是一種最為常用和實用的字體。清人有“不能寫小字,無以為書家”之說。因此,歷代書家多能寫小楷,尤善在小楷書寫中展現(xiàn)出自家書貌、個人性情、藝術風格。而在書法史上,善小楷并具有一家面目、形成獨特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格調的大家不在少數(shù)。 《古代名家小楷》系列叢書囊括歷代名家經典之作,對比甄別圖版質量,沉浸式再現(xiàn)碑帖魅力,是一部常伴您案頭的優(yōu)質書帖,將領航您的小楷學習之路。 叢書特色: v采用大16開,薄冊,可以平攤,適合翻閱和臨摹。 v封面設計風格中正、典雅,放在案頭賞心悅目。內文采用四色精印,圖版切割合理,貼近原作字跡大小,力圖還原碑帖原貌。 v每本碑帖統(tǒng)一配有簡體字標點版釋文,后接原作圖版。讀者不僅可以欣賞、臨習書法,還可以無障礙閱讀經典美文。 v書前附簡介一則,對碑帖和作者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 本書簡介: 王寵(1494—1533),字履仁,后改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明代書法家。因累試不第,僅以邑諸生被貢入南京國子監(jiān),成為一名太學生,故世稱“王貢生”“王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丹青,詩文聲譽高,尤以書法名噪一時,是明朝中期“吳門書派”的著名書法家,與文徴明、祝允明并稱“吳中三子”。 王寵尤擅行草與小楷,其中以小楷成就最高。王寵小楷受鐘繇、王獻之等人的影響,用筆圓轉,古樸中見空靈, 風格有拙巧互用之趣、靜穆高古之雅,上追古法的同時,又自出機抒,開一代書風之先河。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云“衡山之后,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之上?!?本書甄選自王寵《臨帖冊》中的小楷名篇,該冊著錄于《石渠寶笈》,題為《明王寵臨帖二冊》(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