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第一章“國民性”一詞之現狀
一、 辭書里的“國民性”
二、 “國民性”一詞的記憶與魯迅:收錄“國民性”詞條的工具書
三、 《人民日報》上的“國民性”及其相關事情
四、 20世紀80年代兩部關于“國民性”的書
五、 “國民性”:一個記憶與遺忘的故事
第二章肇始之地:“國民性”一詞在日本
一、 認識的模糊性:關于詞源問題
二、 日本通用辭書里的“國民性”及其“語史”“語志”
三、 “國民性”一詞不見于明治時代出版的各類辭書
四、 “國民性”一詞見于大正以后出版的辭典
五、 “國民性”一詞之誕生:《太陽》雜志、高山樗牛、綱島梁川、芳賀矢一
六、 “國民性”問題意識及其翻譯:《明六雜志》與英學辭書
七、 關于“國民性”的構詞問題
第三章“國民性”一詞在清末民初中國的使用
一、 魯迅之外:梁啟超、嚴復、章太炎、《新爾雅》
二、 作為“國民性”同義詞的“國粹”
三、 “國民性”一詞調查之小結
第四章關于“國民性”話語的建構
一、 魯迅何以關鍵?——許壽裳的貢獻
二、 梁啟超之影響
三、 周樹人“國民性”話語建構的最早實踐
四、 關于“斯巴達”的知識來源
五、 梁啟超《斯巴達小志》及其所處位置
六、 明治日本的“斯巴達”言說與《斯巴達小志》
七、 《斯巴達小志》的取材與梁啟超的“斯巴達”心像
八、 從《斯巴達小志》到《斯巴達之魂》
九、 周樹人的“斯巴達”取材
十、 周樹人的“斯巴達”重構:從心像到形象
尾聲一個漫長的開始
后記
附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