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七章闡述了安平縣自然概況、耕地資源概況、農業(yè)和農村概況。利用土壤類型、分布特征及其多年耕地質量調查和監(jiān)測數據,深入分析了安平縣土壤物理性質、pH、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效鐵、有效錳等大中微量營養(yǎng)元素的現狀和空間分布規(guī)律,探究該縣耕地土壤性質的時空演變規(guī)律。綜合灌溉能力、排水能力、農田林網化、生物多樣性、清潔程度、障礙因素、鹽漬化程度、耕層厚度、土壤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pH、容重等指標對耕地質量等級進行了綜合評價,根據河北省各等級劃分標準,明確了安平縣各鄉(xiāng)鎮(zhèn)等級耕地的空間分布、面積及其所占耕地的比例,揭示了不同等級耕地的基本特性,并針對其存在的障礙因素提出了合理利用措施。結合該縣的耕地質量和養(yǎng)分分布現狀,調查主要作物農業(yè)生產中農民施肥習慣、種植模式及施肥量等,分析了該縣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的施肥種類、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并對該縣主要施肥方式的肥料特性及施肥方式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主要種植作物小麥、玉米、白山藥和蘋果等的施肥指標體系和施肥建議。通過對田間試驗和相關資料的總結分析,明確各種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模式的作用效果及關鍵技術要點,提出了幾種適用于安平縣化肥減量增效與耕地質量提升的技術模式。這為今后安平縣在農業(yè)生產中實現科學合理管理土壤養(yǎng)分、制訂合理施肥技術、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