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易經(卦辭、爻辭)的成書年代及歷史背景出發(fā),考察周文王和周公旦卦辭與爻辭的創(chuàng)作初衷;從中知曉卦辭與爻辭是周文王與周公旦為了推翻商王朝、確保周氏家族基業(yè)長青、江山永駐,給自己的子孫制定的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同時也是培訓其子孫如何治國、理政的教材。根據這一結論,找到了解讀易經的正確方法,從而使系統(tǒng)、完整、正確地解釋卦辭與爻辭成為可能。這是繼孔子之后“義理派”對易經解釋的一次重大突破,真正揭開了易經的神秘面紗。易經共有六十四卦,每卦代表了一個事件。若要正確的解讀每卦的卦辭和爻辭:首先要確定每卦的主題,即每卦講述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其次要確定事件發(fā)生的主體,即事件發(fā)生在誰身上。另外要確定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即該事件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當這三個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之后,就可以正確的理解卦辭、爻辭講述該事件的內容了。按照此種方法解讀易經,則能發(fā)現每卦的卦辭和爻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并不是一個內容零亂的雜記。本書第一章采用了歷史傳說、人物典故的方式講述了《易經》的起源。第二、三、四章介紹了閱讀《易經》的常識及《易經》的特點。第五章是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釋了《易經》卦辭、彖辭、爻辭和象辭。系統(tǒng)介紹了君、臣在六十四種情況下處理政務的正確方法。這些方法不僅適用于中國古代,同樣也適用于現在和未來。本書可供社會各階層的在職領導人閱讀參考;是指導在職的領導者,如何走向成功和減少失敗的人生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