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編輯部致讀者
新哲學描繪的時針逆轉的世界
導讀: 認識馬庫斯·加布里爾
世界史的時針回轉時
世界正回歸19世紀
歐洲走向崩潰
戰(zhàn)爭催生的歐洲
國家規(guī)模的“擬態(tài)”
不再有人追求真實
現(xiàn)實的形態(tài)變了
時針回轉的世界與“新解放宣言”
急需新的媒體
互聯(lián)網不具有民主性
為何現(xiàn)在提倡新實在論
何為新實在論
“世界不存在”的真正含義
現(xiàn)實不止一個
“新實在論”廣受關注的理由
現(xiàn)實與虛擬的界線日益模糊
什么是“意義場”
用新實在論數“3個立方體”
一切都是同等程度的現(xiàn)實
新哲學有助于解決世界面臨的大問題
“新實在論”帶來的巨變
如何討論氣候變化問題
重要的是正確與否
現(xiàn)代性(modernity)將毀滅人類
統(tǒng)計型世界觀背后隱藏著什么
價值的危機 非人化、普遍價值、虛無主義
讀解“他者”的產生機制
紛爭因何而起
語言和文化如同軟件
思考道德時必要的3個類別
頭巾問題所暴露的
議論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非人化的手段
偏見如何產生
以善惡來看待對方是錯的
學習“意義場”為何有必要
圍繞價值的斗爭還在繼續(xù)
冷戰(zhàn)并未結束
弗朗西斯?福山的黑格爾主義
我們活在尼采于19世紀描述的世界
建立倫理學科刻不容緩
日本應發(fā)揮的作用
新實在論與禪的共同點
日本人很容易理解“世界不存在”
民主的危機 常識、文化多元性、多樣性
肯定民主主義的“遲鈍”
基于明確事實的政治
民主思考與非民主思考的差異
獨裁主義與“明確的事實”
從文化的相對性到多元性
文化有時會否定明確性
多元性與相對性的差異
為了超越地域視點
從哲學角度思考民主與多樣性
“羅素悖論的解法”所揭示的
判斷對錯的思考實驗
人皆不同是一個事實
何謂尊嚴
資本主義的危機 共同免責主義、自我全球化、道德企業(yè)
全球化資本主義回歸國家
資本主義固有的“惡”的要素
資本主義具有“惡”的潛在性
“道德企業(yè)”決定22世紀的政治結構
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的“共同免責主義”
什么是“共同免責主義”
如何避免偏向短期思維
全球化與民族國家辯證而生的“自我全球化”
資本主義產生的“內部他者”
什么是道德企業(yè)和道德資本主義
如何擺脫統(tǒng)計型世界觀
構建“大理論”的緊迫性
新實在論 VS 新自由主義
構建“大理論”實為必須
技術的危機 “人工”智能﹑GAFA﹑溫柔的獨裁國家
自然主義是最惡劣的認知頑疾
我們過于輕視人類
自然科學無法談論價值
迷信科學如同回歸原始宗教
不要被媒體大肆渲染的“科研成果”欺騙
區(qū)分知識和意識形態(tài)
人工智能不過是幻想
運用萊布尼茨公式將人工智能哲學化
自動化的負面
自動化帶來的余暇仍會消化于網絡
如何運用萊布尼茨公式將人工智能哲學化
機器的性能不等于可靠性
為何勞動力被機器取代會導致經濟下滑
我們在給GAFA免費打工
為什么需要限制網絡巨頭
數字無產者大量產生
日本是善于創(chuàng)造技術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
日本是溫柔的獨裁國家
表象的危機 事實、假新聞、美國病
虛構與事實之間
什么是表象
形象本身不具有好壞的屬性
被表面形象迷惑的世界
人們尚未理解民主的功能
開始追求形象本身的人們
形象大國美國的另一個危機
補充 新實在論的啟示
杯子不存在 因而世界也不存在
視點有好有壞
“普遍人性”的概念
“我所想的都是假的”這一思維方式不存在
“信念的網絡”構成社會
為何說社會的最高價值是“真實”
統(tǒng)計型世界觀為何會失敗
“我”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