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節(jié)中國漢文化與越南
第二節(jié)越南漢文文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越南漢文小說研究現狀及問題
第一章 幻:將中國古文獻記載進行想象性創(chuàng)造
第一節(jié)中國古籍中的“翁仲”和“阮翁仲”
第二節(jié)越南傳說中的李翁仲及其記述
第三節(jié)從“李翁仲”到“阮翁仲”:中越傳遞的變異
第四節(jié)從“翁仲”到“李翁仲”:中越文化傳遞中的“不正確理解”
第五節(jié)文化傳遞中的想象與重構
第二章 化:化用整合重構 85
第一節(jié) 化三合一
一、《龍庭對訟錄》與《水宮慶會錄》《柳氏傳》《柳毅傳》
二、《翠綃傳》與《翠翠傳》《昆侖奴》
三、《傘圓祠判事錄》與《令狐生冥夢錄》《永州野廟記》《修文舍人傳》96
四、《金龜傳》與《龜化城》《交州外域記》
第二節(jié) 化一為三
一、《牡丹燈記》
二、《木棉樹傳》與《牡丹燈記》
三、《陶氏業(yè)冤記》與《牡丹燈記》
四、昌江妖怪錄》與《牡丹燈記》
第三節(jié) 一對一的擬效改寫
一、《東華門古廟》與“孟姜女哭長城”
二、《瞞子》與“嫦娥奔月”
三、《金鑁水神記》與《韋秀莊》
四、《無頭佳》與“蒼梧賈雍”
五、《山洞》與《桃花源記》
六、《快州義婦傳》與《愛卿傳》
第三章 借:借用中國歷史演義的模式書寫民族歷史
第一節(jié) 體裁形式的借用
一、對章回體小說形式的借用
二、對明清小說評點形式的借鑒模仿
第二節(jié) 故事構思模式的借用
一、故事框架的構思
二、創(chuàng)作思想的構思
三、戰(zhàn)爭場面的構思
第三節(jié) 人物形象模式的借用
一、黎利與劉備
二、黎善與孔明
三、張輔與曹操、周瑜
第四章 代:整體移植,個別置換
第一節(jié) 彰顯民族色彩之置換
第二節(jié) 因襲式移植
一、《華園奇遇集》與《尋芳雅集》
二、《麻姑山》與“麻姑”
第五章 糅:與本土故事傳說相糅合
第一節(jié) 與本土傳說人物的糅合:《狀元甲海傳》的本土化流變
一、《白水素女》與《狀元甲海傳》
二、《狀元甲海傳》與《甲狀元》
三、“甲海傳”與漢文化在越南的興衰
第二節(jié) 與地理標志物的糅合:《越井傳》的本土化變異
一、折射中國民間文化的獨腳神
二、反映越南本土崇拜的猖狂神
第六章 越南漢文小說生成及其衍變發(fā)展的文化語境
第一節(jié) 中越文化交流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形態(tài)
一、中國書籍的傳入
二、使臣的傳播媒介
第二節(jié) 越南民族文化與漢文化抵牾、融合的文化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漢文小說創(chuàng)作主體的“認知形態(tài)”
一、中國龍的內涵品性與形態(tài)
二、越南龍的內涵品性與形態(tài)
結語
主要征引書目與參考文獻
附錄一:書中所涉越南漢文小說篇目成書或刊行年表
附錄二:越南所在區(qū)域的歷史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