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哲學是哲學中一個年輕的分支,它是對技術的哲學思考,著重研究技術的本質(zhì)、技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價值,以及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等。如今,技術已經(jīng)深入普羅大眾的生活,成為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日常。如何處理技術與人類的關系,是現(xiàn)代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書探討了技術的種種定義,討論了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的關系,并著重介紹了技術哲學中主要的研究課題,包括對技術理性的討論,技術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技術專家治國論,技術決定論和技術自主論,現(xiàn)象學和解釋學在技術哲學中的應用,女性、非西方人和原住民等常被忽略的群體的技術貢獻,反技術思潮,以及技術的社會建構理論等。本書為讀者提供了關于技術哲學的整體而全面的知識,為批判性地研究技術的性質(zhì)及其對我們的影響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作者專業(yè)知識之廣博令人印象深刻,他對技術哲學議題的充分構思也很及時。在這個還沒有主流觀點的領域里,很少有人能理解這種廣泛討論的重要性,更少有人具備足夠的知識和獨到的見解,可以在所有這些領域發(fā)言。瓦爾·杜謝克這樣做,并且做到了。他的書正是現(xiàn)在所需要的。——Robert C. Scharff,新罕布什爾大學
作者簡介
瓦爾·杜謝克(Val Dusek)新罕布什爾大學哲學教授,著有An Underground History of Electromagnetic Theory(1999),編有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 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An Anthology(2003)等書。 張卜天,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學士,北京大學科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清華大學科學史系長聘教授,哲學系雙聘教授,清華大學科學人文經(jīng)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國際科學史刊物ISIS編委。研究方向為西方科學思想史、自然哲學史、科學與宗教等。主編主譯“科學源流譯叢”“科學史譯叢”“世界科普名著譯叢”等叢書,翻譯學術著作60余種,深受讀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