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規(guī)劃項目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本書由“報史”“年表”和“報人”三卷構成。 “報史”卷以“大公”精神為內在邏輯撰寫而成。1902年至1949年的《大公報》史可分為三個時期,即英記時期、王記時期和新記時期。各個時期的報史由于主持者對“大公”精神貫徹的程度差別而呈現(xiàn)不同的面貌:英斂之首倡“大公”,為其之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公報》轉手王郅隆,在胡政之主持下,報紙進入現(xiàn)代發(fā)展軌道;轉手王景杭后,“大公”精神缺失,最終導致報館倒閉;新記續(xù)刊,重揚“大公”旗幟,使《大公報》發(fā)展到新的高度?!澳瓯怼本硎且匀沼洝蠹堎Y料、人物傳記、相關回憶文章與研究論著為根據(jù)所編撰的大事記,分為英記年表、王記年表和新記年表。“報人”卷則為“《大公報》人”立傳,共收入56人,分“三世創(chuàng)業(yè)者”“新記‘少帥’”“采編精英”和“經營里手”四個層面。 三卷內容相輔相成,“報史”卷本著“論從史出”的治史原則,更新了以往《大公報》史研究的諸多觀點;“年表”卷為撰史準備了翔實的史料;“報人”卷則作為“報史”卷的補充,其內容更為生動、豐滿。本書是迄今為止有關《大公報》史最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可供相關研究者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