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心理學津巴多普通心理學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

定 價:¥386.00

作 者: [美]菲利普·津巴多 [美]羅伯特·約翰遜...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008046 出版時間: 2023-03-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28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9787115581495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第8版) 198.009787115591838 社會心理學(第10版) 188.00《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第8版)》這本書是“當代心理學的形象與聲音”、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代表作的版,作為經典的心理學教材,本書包含了14個心理學入門需要學習的主題,包括心智、生物心理學、感覺與知覺、學習、記憶、思維與智力、畢生發(fā)展、意識狀態(tài)、動機與情緒、人格、社會心理學、心理障礙、心理障礙的治療,以及從應激到健康和幸福等內容。本書每章內容均由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引出,并圍繞該問題提出相關心理學領域中的核心概念,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習者建立起對該領域的認知。同時,本書還通過“心理學很有用”“試一試”“寫一寫”“批判性思維的應用”等版塊加強了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學知識的應用與深度思考。另外,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本書對各個心理學細分領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量更新,便于學習者和研究者對自身知識體系更新換代。本書適合高校與相關研究機構的心理學學習者與研究者使用,也適合所有心理學愛好者閱讀、參考?!渡鐣睦韺W(第10版)》本書以美國心理學會歷史上一位包攬了三項大獎的社會心理學家埃略特·阿倫森為主要作者,阿倫森教授所獲的三項大獎分別是杰出寫作獎、杰出教學獎和杰出研究獎。與其他社會心理學著作相比,本書生動的語言和清晰的敘述風格使學習社會心理學成為一種享受。 《社會心理學》第10版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了諸如社會認知、社會知覺、社會影響、自尊、人際吸引、親密關系、 侵犯性、偏見等話題。此外,本書的后三章強調了結合生活實踐學習社會心理學知識的重要性。每章開頭的“小調查”與結尾的“思考題”首尾呼應,鼓勵學習者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與批判性的思考。學習者 可以通過完成每個小節(jié)結尾的“問題回顧”,以及每章結尾的“自測”增強學習效果。此外,本書中的“試一試” 練習,有助于學習者將書中所學應用到生活中。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對社會心理學各個領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 量更新,同時新增了“熱門話題”版塊,便于讀者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本書適合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心理學學習者、教育者及研究者,也適合所有對社會心理學感興趣的大眾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第8版)》作者簡介菲利普·津巴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為世人熟知的在世的心理學家之一,被稱為“當代心理學的形象與聲音”“心理學界的搖滾明星”。·著名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設計者。·美國心理學會希爾加德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教授普通心理學已經近50年。在過去 35 年中,他一直為這門課編寫基礎教材、教師指南和學生練習冊。羅伯特·約翰遜·美國烏姆普夸社區(qū)學院(Umpqua Community College)教授,教授了 28 年的普通心理學。·他對將心理學原理應用于教學,促進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特別感興趣?;谶@些興趣,羅伯特成立了西北太平洋地區(qū)名師研討會(Pacific Northwest Great Teachers Seminar),并擔任主席職務長達20年之久。薇薇安·麥卡恩·俄勒岡波特蘭市波特蘭社區(qū)學院(Portland Community College)心理學系教師, 教授各種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人際關系、親密關系和社會心理學。主要譯者簡介傅小蘭 ·中國科學院學部心理健康與社會治理研究支撐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原理事長/原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主任·認知與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室,研究員★14位譯者是來自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濟南大學、中山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校的教授與研究員譯者名單:章心智、行為和心理科學 傅小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教授)第二章生物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人類天性 孫宇浩(浙江理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第三章感覺與知覺 禤宇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第四章學習與人類后天發(fā)展 張航(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第五章記憶 劉燁(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第六章思維與智力 周國梅(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第七章畢生發(fā)展 王哲(浙江理工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第八章意識狀態(tài) 付秋芳(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第九章動機與情緒 趙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第十章人格 陳文鋒(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第十一章 社會心理學 范偉(湖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第十二章 心理障礙 陳功香(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院長)第十三章 心理障礙的治療 駱宏(杭州師范大學醫(yī)學部執(zhí)行部長 博士/教授/主任醫(yī)師)第十四章 從應激到健康和幸福 劉超(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社會心理學(第10版)》作者埃略特·阿倫森當代社會心理學領軍人物,深耕社會心理學研究與教學70余年;美國心理學會130余年歷史上僅此一位包攬杰出寫作獎、杰出教學獎、杰出研究獎這三大獎項的人;被評為“20世紀100位心理學家”之一;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名譽教授和斯坦福大學特邀訪問教授;他在職業(yè)生涯中出版了22本書,屢獲殊榮。蒂莫西·D. 威爾遜弗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密歇根大學博士,教授社會心理學導論課程30余年;兩次入選實驗社會心理學學會執(zhí)行委員會。獲得“美國大學杰出教學獎” “弗吉尼亞大學杰出科學研究獎” “威廉·詹姆斯研究員獎”等獎項。塞繆爾·R. 薩默斯塔夫茨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密歇根大學博士。獲得諸多教學獎項,包括“勒曼–紐鮑爾杰出教學和指導獎”“杰拉爾德·吉爾年度教授獎”等。譯者侯玉波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其講授的社會心理學課程是北京大學備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發(fā)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 學會社會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心理學會秘書長; 研究領域包括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和網絡心理學; 先后主持 7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 3 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承擔了中組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參與國際合作研究 3 項;在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編寫的《社會心理學》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北京市優(yōu)秀教材、北京大學優(yōu)秀教材。

圖書目錄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第8版)》
第 一章
心智、行為和心理科學
/ 001
核心概念 /002
心理學家會如何檢驗糖使兒童亢奮的說法? /003
關鍵問題:什么是心理學,什么不是心理學 /003
1.1 心理學:超乎你的想象 /004
1.2 對心理學與偽心理學的批判性思考 /006
對本章問題的批判性思考 /008
試一試 心理科學還是臆想 /009
心理學很有用 心理學專業(yè) /010
關鍵問題:心理學的6個主要視角是什么 /011
1.3 心理與身體的分離 /011
1.4 科學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 /013
試一試 內省地觀看內克爾立方體 /014
1.5 20世紀激增的心理學視角 /015
1.6 心理學視角:你工具箱中的6種工具 /019
試一試 心理學視角的應用 /019
心理學很有用 心理學的變遷 /020
關鍵問題:心理學家如何拓展新知識 /021
1.7 科學方法的4個步驟 /022
1.8 心理學研究的5種類型 /024
1.9 心理學研究中的偏差和倫理問題 /029
試一試 這個研究合乎道德規(guī)范嗎 /031
心理學很有用 偽心理學的危害 /034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兒童疫苗注射會增加孤獨癥的患病風險嗎 /034
本章小結:心智、行為和心理科學 /036
第二章
生物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人類天性
/ 041
核心概念 /042
1.4千克重的奇妙器官:它使我們成為人類 /043
通過吉爾的經歷,我們了解到了關于我們腦的組織方式和它驚人的適應能力的哪些內容? /043
關鍵問題:基因和行為如何關聯 /044
2.1 進化和自然選擇 /045
2.2 基因和遺傳 /047
2.3 表觀遺傳學的美麗新世界 /049
心理學很有用 選擇孩子的基因 /051
關鍵問題:身體如何進行內部通信 /052
2.4 神經元: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單元 /053
2.5 神經系統(tǒng) /059
2.6 內分泌系統(tǒng) /061
心理學很有用 精神藥物如何影響神經系統(tǒng) /063
關鍵問題:腦如何產生行為和心理過程 /063
2.7 窺視腦的窗口 /064
2.8 人腦的三層結構 /066
2.9 大腦皮層的腦葉 /071
2.10 大腦半球優(yōu)勢 /076
心理學很有用 接觸式運動和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 /080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左腦與右腦 /082
本章小結:生物心理學、神經科學和人類天性 /084
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
/ 087
核心概念 /088
有沒有辦法判斷我們頭腦中“看到”的世界是否與外部世界相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否和其他人一樣? /089
感覺與知覺 /089
關鍵問題:刺激如何變成感覺 /090
3.1 轉導:把刺激變成感覺 /091
試一試 光幻視表明你的大腦產生了感覺 /092
3.2 閾限:感覺的邊界 /093
試一試 感覺關系的一個啟發(fā)性演示 /093
3.3 信號檢測論 /094
心理學很有用 感覺適應 /095
關鍵問題:不同感覺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095
3.4 視覺 /096
試一試 找到自己的盲點 /098
試一試 令人驚奇的后像 /102
3.5 聽覺 /102
3.6 對比視覺、聽覺和其他感覺 /106
3.7 聯覺:跨越感官的感覺 /111
試一試 聯覺測試 /111
心理學很有用 疼痛的感覺和體驗 /112
關鍵問題:感覺和知覺之間是什么關系 /115
3.8 知覺加工:在感覺中尋找意義 /115
3.9 模棱兩可和扭曲的知覺 /118
3.10 知覺的理論解釋 /121
試一試 遮掩背景的圖形 /122
3.11 眼見為實 /128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129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閾下知覺與閾下說服 /130
本章小結:感覺與知覺 /132
第四章
學習與人類后天發(fā)展
/ 137
核心概念 /138
假定薩布拉害怕飛行是習得的反應,那么她可以通過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如果能,怎樣治療? /139
行為學習與認知學習 /140
學習與本能 /140
簡單和復雜的學習形式 /140
關鍵問題:經典條件反射解釋了哪種學習 /141
4.1 經典條件反射的要素 /142
4.2 經典條件反射的應用 /146
心理學很有用 條件性味覺厭惡和化療 /150
關鍵問題:我們如何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新行為 /150
4.3 斯金納與激進行為主義 /151
4.4 強化的威力 /152
4.5 懲罰之謎 /157
4.6 改變操作性行為的檢查清單 /161
4.7 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經典條件反射的比較 /162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164
關鍵問題:認知心理學如何解釋學習 /164
4.8 頓悟學習:科勒在加那利群島上研究黑猩猩 /165
4.9 認知地圖:托爾曼發(fā)現大鼠在想什么 /166
4.10 觀察學習:班杜拉對行為主義的挑戰(zhàn) /168
4.11 大腦機制、學習和“高級”認知學習 /170
心理學很有用 重溫飛行恐懼 /171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嗎 /173
試一試 調整自己以更好地學習 /175
本章小結:學習與人類后天發(fā)展 /176
第五章
記憶
/ 179
核心概念 /180
我們有關記憶的知識如何幫助我們評估那些宣稱恢復記憶的說辭? /181
關鍵問題:什么是記憶 /182
5.1 記憶是被建構和重構的 /182
心理學很有用 你想擁有“攝影式記憶”嗎 /185
關鍵問題:我們如何形成記憶 /186
5.2 第 一階段:感覺記憶 /188
5.3 第二階段:工作記憶 /189
試一試 測量你的工作記憶容量 /190
5.4 第三階段:長時記憶 /193
試一試 圖式如何影響記憶 /196
心理學很有用 閃光燈記憶:當……的時候,你在哪兒 /199
關鍵問題:我們如何提取記憶 /200
5.5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201
心理學很有用 舌尖現象 /204
關鍵問題:為什么記憶有時會出錯,對此我們能做些什么 /205
5.6 遺漏之罪 /206
5.7 過度作為之罪 /210
5.8 運用記憶術來提高你的記憶能力 /214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215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對“恢復的記憶”的爭論 /217
本章小結:記憶 /220
第六章
思維與智力
/ 225
核心概念 /226
什么是天才?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天才嗎 /227
是什么造就了“天才”,這些被我們稱為“天才”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人? /227
關鍵問題:思維的組成成分是什么 /228
6.1 概念 /229
6.2 表象與認知地圖 /231
6.3 思維與大腦 /231
6.4 直覺 /232
心理學很有用 圖式與腳本幫助你知道要預期什么 /234
關鍵問題:善于思考的人具備哪些能力 /236
6.5 問題解決 /236
試一試 克服心理定勢 /239
6.6 判斷和決策 /241
6.7 成為一個創(chuàng)新天才 /243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246
關鍵問題:如何測量智力 /248
6.8 比奈和西蒙發(fā)明了學校能力測驗 /248
6.9 美國心理學家借用比奈和西蒙的觀點 /249
試一試 IQ測驗題目樣本 /253
心理學很有用 你能為特殊兒童做些什么 /254
關鍵問題:智力是一種能力還是多種能力 /256
6.10 智力的心理測量理論 /257
6.11 智力的認知理論 /257
6.12 智力的文化定義 /260
6.13 動物智力的問題 /261
心理學很有用 測驗分數與自我實現預言 /263
關鍵問題:心理學家如何解釋群體間的智商差異 /264
6.14 哪些證據表明智力受到遺傳影響 /265
6.15 哪些證據表明智力受到環(huán)境影響 /265
6.16 遺傳力(不是遺傳)與群體差異 /266
心理學很有用 大腦訓練計劃:它們是否有效 /271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性別差異問題 /271
本章小結:思維與智力 /273
第七章
畢生發(fā)展
/ 277
核心概念 /278
分開撫養(yǎng)的雙胞胎之間驚人的相似性是否表明我們首先是基因的產物?還是基因和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影響了我們的畢生發(fā)展? /279
先天還是后天:我們如何判斷 /280
關鍵問題:嬰兒擁有哪些先天能力 /281
7.1 胎兒期發(fā)展 /281
7.2 新生兒期:新生兒的能力 /283
7.3 嬰兒期:以新生兒期為基礎 /285
試一試 你的依戀類型是什么 /291
心理學很有用 不只是娛樂和游戲:兒童的“玩”在人生成功中的作用 /293
關鍵問題:兒童期的發(fā)展任務是什么 /294
7.4 兒童是如何習得語言的 /295
7.5 認知發(fā)展:皮亞杰的理論 /297
7.6 社會發(fā)展和情緒發(fā)展 /304
心理學很有用 ADHD之謎 /309
關鍵問題:哪些變化標志著青春期的轉變 /312
7.7 青春期和文化 /312
7.8 青春期的身體成熟 /313
7.9 青春期的神經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 /315
7.10 道德發(fā)展 /317
7.11 社會發(fā)展和情緒發(fā)展 /321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324
關鍵問題:成年人面臨哪些發(fā)展挑戰(zhàn) /325
7.12 成年早期:探索、自主和親密 /326
7.13 成年中期的挑戰(zhàn):復雜性和繁衍 /328
7.14 成年晚期:開始整合的年紀 /331
心理學很有用 對吉姆雙胞胎和你自己發(fā)展的回顧 /334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莫扎特效應 /336
本章小結:畢生發(fā)展 /338
第八章
意識狀態(tài)
/ 343
核心概念 /344
心理學家如何客觀地考察夢及其他主觀心理狀態(tài)? /345
關鍵問題:意識與其他心理過程有何聯系 /346
8.1 研究意識的工具 /348
試一試 放大心理表象 /349
8.2 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心理模型 /349
8.3 昏迷及相關狀態(tài) /352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353
關鍵問題:意識每天會發(fā)生怎樣的周期循環(huán) /354
8.4 白日夢 /355
8.5 睡眠:我們生命中神秘的三分之一 /356
應對時差反應和其他晝夜節(jié)律變化的技巧 /357
試一試 你需要多少睡眠 /362
8.6 做夢:夜晚的盛會 /363
試一試 在夢中尋找你的創(chuàng)作靈感 /366
心理學很有用 睡眠障礙 /367
關鍵問題:還有什么其他形式的意識 /369
8.7 催眠 /370
8.8 冥想 /372
8.9 精神藥物狀態(tài) /373
心理學很有用 依賴與成癮 /379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對無意識的重新思考 /381
本章小結:意識狀態(tài) /383
第九章
動機與情緒
/ 387
核心概念 /388
動機與情緒理論如何幫助我們了解復雜的人類,像馬庫斯·馬里奧塔、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也許,甚至我們自己? /390
關鍵問題:動機是什么 /390
9.1 人們?yōu)槭裁垂ぷ鳎蝴溈死m的理論 /390
9.2 獎勵對動機影響的不確定性 /393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394
關鍵問題:我們的動機優(yōu)先級是如何確定的 /394
9.3 本能理論、驅力理論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理論 /395
9.4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396
心理學很有用 確定什么能激勵他人 /399
關鍵問題:饑餓和性在動機層次中處于哪個位置 /399
9.5 饑餓:一種自我平衡的驅力和心理動機 /400
9.6 意志力、蘿卜和巧克力餅干的問題 /403
9.7 性沖動:一種不是必需的沖動 /404
9.8 性、饑餓和需要層次 /408
心理學很有用 性取向及其成因 /408
關鍵問題:情緒是如何激勵我們的 /410
9.9 情緒與動機有什么關系 /411
試一試 識別面部表情 /413
心理學很有用 基于生理和文化的情緒性別差異 /415
關鍵問題:什么過程控制了我們的情緒 /415
9.10 情緒的神經科學 /416
9.11 喚醒水平、成績和倒U形曲線 /419
試一試 你是刺激尋求者嗎 /420
9.12 情緒理論:解決一些早期爭論 /421
9.13 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有多少控制力 /423
心理學很有用 檢測欺騙 /426
試一試 眼睛有魔力 /427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測謊儀真的能測出謊言嗎 /427
本章小結:動機與情緒 /430
第十章
人格
/ 435
核心概念 /436
人格是跨越時間和生活情境的一致性傾向 /437
是什么力量塑造了瑪麗·卡爾金斯人格中表現出來的獨特行為模式、高成就動機、跨時空一致性和應對壓力的堅韌性? /438
關鍵問題:我們的人格是由什么力量塑造的 /438
10.1 生物學、人類本性和人格 /439
10.2 后天的影響:人格與環(huán)境 /440
10.3 人格的兩種觀點:特質理論和過程理論 /441
10.4 社會和文化對人格的作用 /441
心理學很有用 解釋與眾不同的人和異乎尋常的行為 /443
關鍵問題:人格由哪些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或特質組成 /445
10.5 人格和氣質 /446
10.6 作為組合特質的人格 /447
10.7 時間人格 /451
心理學很有用 作為人格和幸福核心的積極性 /453
關鍵問題:心理過程如何塑造我們的人格 /454
10.8 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精神障礙 /455
10.9 人本主義理論:強調人的潛能和心理健康 /466
10.10 存在主義方法:在存在中尋找意義 /469
10.11 社會認知理論:強調社會學習 /470
試一試 找到你的控制源傾向 /472
10.12 當前發(fā)展趨勢:社會系統(tǒng)中的人 /473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474
關鍵問題:人們會使用哪些理論來理解自己和他人 /475
10.13 內隱人格理論 /475
10.14 自我敘述:我們自己的人格故事 /476
10.15 文化對人格觀的影響 /477
心理學很有用 當人格出現障礙時 /478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人格-情境爭論 /480
本章小結:人格 /483
第十一章
社會心理學
/ 487
核心概念 /488
為什么普通人會像米爾格拉姆的電擊實驗中的被試那樣傷害他人? /490
是什么使社會心理學與眾不同 /490
關鍵問題:我們的行為如何受到社會情境的影響 /491
11.1 行為的社會標準 /492
11.2 從眾 /495
11.3 服從權威 /501
11.4 米爾格拉姆研究的跨文化測試 /506
11.5 旁觀者問題:不作為的罪惡 /508
試一試 是什么使撒瑪利亞人由好變壞 /511
心理學很有用 穿上“耶魯鞋” /512
關鍵問題:構建社會現實,什么影響我們對他人的判斷 /513
11.6 人際吸引 /513
11.7 愛 /518
11.8 認知歸因 /520
11.9 偏見和歧視 /523
心理學很有用 刻板印象提升和價值觀肯定 /529
心理學很有用 社會痛苦與身體痛苦像嗎 /531
關鍵問題:社會系統(tǒng)如何塑造影響行為的情境 /532
11.10 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 /533
11.11 系統(tǒng)命令鏈 /535
11.12 通過系統(tǒng)化的改變和重構來防止霸凌 /537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540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恐怖主義是“瘋狂的狂熱分子犯下的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嗎 /541
本章小結:社會心理學 /544
第十二章
心理障礙
/ 547
核心概念 /548
醫(yī)院的工作人員是沒水平還是沒感情 /549
能不能區(qū)分精神障礙和單純的行為異常?即是否有明確證據證明精神障礙的存在? /550
關鍵問題:什么是心理障礙 /550
12.1 心理障礙概念的轉變 /551
12.2 異常指標 /554
心理學很有用 精神錯亂辯護:問題有多嚴重 /556
關鍵問題:在DSM-5中,心理障礙是如何分類的 /557
12.3 DSM-5分類系統(tǒng)概述 /557
12.4 抑郁癥 /558
試一試 抑郁檢查 /559
12.5 雙相障礙 /563
12.6 焦慮癥 /563
12.7 強迫癥 /566
12.8 軀體癥狀障礙 /567
12.9 分離障礙 /568
12.10 精神分裂癥 /570
12.11 神經發(fā)育障礙 /574
12.12 超越DSM-5:下一個系統(tǒng)是什么 /575
心理學很有用 害羞 /577
關鍵問題:給人貼標簽的后果是什么 /578
12.13 診斷標簽、貼標簽和去個性化 /578
12.14 心理障礙的文化背景 /579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579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重訪精神病院——羅森漢研究的另一種視角 /580
本章小結:心理障礙 /582
第十三章
心理障礙的治療
/ 587
核心概念 /588
治療德里克的抑郁癥的方法是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二者聯合?更廣義地說,我們如何決定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法這一問題適用于任何一
種精神障礙。 /589
關鍵問題:什么是療法 /589
13.1 進入治療 /590
13.2 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治療 /592
心理學很有用 準專業(yè)人員也能做治療 /594
關鍵問題:心理學家如何治療心理障礙 /595
13.3 領悟療法 /595
13.4 行為療法 /602
試一試 行為自我矯正 /604
13.5 認知行為療法 /606
試一試 檢查你自己的信念 /607
13.6 評估心理療法 /609
心理學很有用 大多數人從哪里獲得幫助 /610
關鍵問題:生物醫(yī)學療法是怎樣治療心理障礙的 /611
13.7 藥物治療 /612
13.8 治療心理障礙的其他醫(yī)學療法 /615
13.9 住院治療和其他替代方案 /617
心理學很有用 你推薦哪種療法 /618
關鍵問題:如何比較心理療法和生物醫(yī)學療法 /620
13.10 精神分裂癥:心理療法與醫(yī)學療法的比較 /620
13.11 抑郁癥和焦慮癥:心理療法與醫(yī)學治療的比較 /621
13.12 “憂心忡忡的正常人”和其他問題: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藥物 /621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623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循證實踐 /623
本章小結:心理障礙的治療 /627
第十四章
從應激到健康和幸福
/ 631
核心概念 /632
余波的應激 /633
在“9·11”事件中,消防員和其他人的反應和經歷是人們在應激情境中的典型反應和經歷嗎?什么因素可以解釋人們對應激的生理和心理反
應的個體差異呢? /633
應激的多元化視角 /634
關鍵問題:導致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635
14.1 創(chuàng)傷性應激源 /636
14.2 長期應激源 /643
心理學很有用 學生的應激 /647
關鍵問題:應激如何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 /649
14.3 應激的生理反應 /650
14.4 應激和免疫系統(tǒng) /654
心理學很有用 對模糊威脅的認知評估 /655
關鍵問題:誰容易受到應激的影響 /657
14.5 A型人格和敵意 /658
14.6 心理控制源 /659
14.7 堅韌性、樂觀主義和韌性 /661
心理學很有用 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664
關鍵問題:我們怎樣將消極的應激變?yōu)榉e極的生活策略 /665
14.8 心理學的應對策略 /666
14.9 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買一送一”對健康的益處 /670
14.10 融為一體:發(fā)展主觀幸福感,獲得快樂 /675
心理學很有用 行為醫(yī)學和健康心理學 /677
批判性思維的應用:生活變化是否真的對健康有害 /678
本章小結:從應激到健康和幸福 /681
一封感謝信 /685
術語表 /687
參考文獻 /707
全書圖片版權說明 /707
關于全書圖表資源 /707
關于教學課件 /707
《社會心理學(第10版)》
第 1章 社會心理學導論/ 001
1.1 什么是社會心理學 /003
試一試 相互沖突的社會影響 /004
社會心理學、哲學、科學與常識 /004
社會心理學如何區(qū)別于與它接近的學科 /005
試一試 社會情境與行為 /007
1.2 社會情境的力量 /009
低估社會情境的力量 /009
社會解讀的重要性 /011
熱門話題 名字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013
1.3 解讀從何而來:人性的基本動機 /014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的需求 /015
社會認知取向:對準確性的需求 /016
1.4 為什么學習社會心理學 /018
總結 /019
自測 /021
第 2章 方法論:社會心理學家如何進行研究/ 023
2.1 社會心理學:一門實證科學 /025
試一試 社會心理學測試:你的預期是什么 /026
假說與理論的形成 /027
2.2 實驗設計 /028
觀察法:描述社會行為 /029
相關法:預測社會行為 /030
試一試 相關和因果:了解它們的差異 /034
實驗法:解釋因果關系 /035
熱門話題 相關性不等于因果關系 /042
2.3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 /044
文化與社會心理學 /044
社會神經科學 /045
2.4 社會心理學中的倫理問題 /046
總結 /050
自測 /052
第3章 社會認知:我們如何思考社會性世界/ 055
3.1 自動化思維:低努力水平思維 /058
作為日常理論家的人們:運用圖式進行自動化思考 /058
運用哪一種圖式:可提取性與啟動 /059
使我們的圖式變成現實:自證預言 /062
熱門話題 你相信星座運勢嗎 /063
3.2 自動化思維的類型 /065
自動化目標追尋 /065
關于身體和心理的自動化思維與比喻 /066
心理策略與捷徑:判斷啟發(fā)式 /067
試一試 練習:推理小測驗 /071
3.3 社會認知的文化差異 /073
圖式的文化決定因素 /073
整體性思維與分析性思維 /074
3.4 控制性社會認知:高努力水平思維 /076
控制性思維與自由意志 /076
試一試 你可以預測你或你朋友的未來嗎 /078
在心理上改變歷史:反事實推理 /079
改進人類思維 /080
試一試 你的推理能力如何 /081
沃森案例反思 /082
總結 /084
自測 /086
第4章
社會知覺:我們如何理解他人/ 089
4.1 非言語交流 /091
試一試 把你的聲音當作非言語線索來使用 /092
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 /093
文化與非言語交流的途徑 /095
4.2 第 一印象:迅速形成而持久存在 /097
熱門話題 社交網絡中的第 一印象 /098
第 一印象產生的持久影響 /100
4.3 因果歸因:回答“為什么”的問題 /102
歸因過程的本質 /103
共變模式: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 /103
基本歸因錯誤: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學家 /106
自利歸因 /109
偏差盲點 /112
4.4 文化與社會知覺 /114
整體性思維與分析性思維 /114
基本歸因錯誤中的文化差異 /115
文化與其他歸因偏差 /116
總結 /119
自測 /121
第5章 自我:在社會情境中理解我們自己/ 123
5.1 自我概念的起源與本質 /125
文化對自我概念的影響 /126
試一試 互依性與獨立性量表 /128
自我的功能 /129
5.2 自我認知 /130
通過內省認識自己 /130
試一試 測量你的內在自我意識 /132
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認識自己 /133
熱門話題 在課堂上的成長心態(tài) /141
通過他人認識自己 /141
5.3 自我控制:自我的執(zhí)行功能 /145
5.4 印象管理:世界是個大舞臺 /147
逢迎與自我妨礙 /148
文化、印象管理與自我提升 /149
總結 /151
自測 /153
第6章 認知失調與保護自尊的需要/ 155
6.1 認知失調理論:保護自尊 /157
決策,決策,還是決策 /159
努力的合理化 /161
反態(tài)度辯護 /163
試一試 善行的內部效果 /166
抵御誘惑 /168
偽善范式 /169
認知失調的跨文化研究 /171
6.2 認知失調理論的擴展與研究 /172
自我肯定理論 /172
試一試 價值肯定寫作練習 /174
親密關系中的失調:自我評價維護理論 /174
6.3 認知失調與自尊的總結 /176
熱門話題 政治與認知失調 /177
克服失調 /178
自戀與過度自尊 /178
試一試 自戀水平測試 /179
總結 /182
自測 /184
第7章態(tài)度與態(tài)度的改變:影響思維與情緒/ 187
7.1 態(tài)度的本質與根源 /189
態(tài)度從何而來 /190
試一試 態(tài)度的情感和認知基礎 /192
外顯態(tài)度與內隱態(tài)度 /193
7.2 態(tài)度何時能預測行為 /195
預測自發(fā)行為 /196
預測有意行為 /196
熱門話題 預測環(huán)保行為 /198
7.3 態(tài)度是如何改變的 /199
通過改變行為來改變態(tài)度:重新審視認知失調理論 /200
說服性溝通與態(tài)度的改變 /200
情緒與態(tài)度的改變 /205
態(tài)度的改變與身體 /208
7.4 廣告的威力 /209
廣告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 /210
閾下廣告是一種精神控制嗎 /210
試一試 消費者的品牌態(tài)度 /212
廣告與文化 /213
7.5 抵抗說服信息 /215
態(tài)度的預防免疫 /215
警惕植入式廣告 /215
抵抗同伴壓力 /216
當說服產生反作用時:抗拒理論 /217
總結 /219
自測 /221
第8章 從眾與服從:影響行為/ 223
8.1 從眾行為:發(fā)生的時機與原因 /226
8.2 信息性社會影響:了解“正確”情況的
需要 /227
保持正確的重要性 /229
當信息性從眾導致事與愿違的效果時 /230
人們何時會順應信息性社會影響 /231
8.3 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希望被接納的需要 /233
從眾與社會認同:阿希的線段判斷研究 /234
回顧:保持正確的重要性 /237
拒絕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的后果 /239
試一試 違規(guī):揭開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的面紗 /240
人們何時會順應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 /240
熱門話題 社會規(guī)范與偏見 /243
少數人的影響:少數人何時能影響多數人 /243
8.4 從眾策略 /245
命令性規(guī)范與描述性規(guī)范的作用 /245
利用規(guī)范改變行為:謹防“反向效應” /247
社會影響的其他策略 /248
8.5 服從權威 /251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 /252
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的作用 /255
信息性社會影響的作用 /256
服從的其他原因 /256
過去與現在的服從研究 /258
總結 /261
自測 /263
第9章 團體過程:社會團體的影響/ 265
9.1 什么是團體 /267
人們?yōu)槭裁醇尤雸F體 /268
團體的組成與功能 /268
熱門話題 多樣性研究與平權措施的爭論 /272
9.2 團體中的個體行為 /273
社會促進:他人在場為我們增添活力 /273
社會懈怠:他人在場使我們放松 /275
社會懈怠的性別與文化差異:誰有可能偷懶 /277
去個體化:迷失在人群中 /277
9.3 團體決策:多人的決策一定優(yōu)于個人的決策嗎 /280
過程損失:團體互動抑制了良好的解決
辦法 /280
團體極化:走向 /283
團體中的領導 /284
9.4 沖突與合作 /288
社會困境 /289
試一試 囚徒困境 /290
用威脅解決沖突 /291
協商與討價還價 /293
總結 /295
自測 /297
第 10章 人際吸引:從第 一印象到親密關系/ 299
10.1 產生吸引力的原因 /301
住在隔壁的人:接近效應 /302
相似性 /303
互惠式的好感 /305
外表吸引力 /306
進化與擇偶 /311
10.2 在數字世界中建立聯系 /314
吸引力2.0:網絡時代的擇偶偏好 /315
網上約會的前景與陷阱 /316
10.3 愛情與親密關系 /318
定義愛情:陪伴與激情 /318
試一試 激情之愛量表 /319
文化與愛情 /320
親密關系中的依戀類型 /321
愛情中的身體與大腦 /323
10.4 評價關系:滿意度與分手 /325
關系滿意度的理論 /325
分手的過程與經歷 /329
總結 /333
自測 /335
第 11章 親社會行為:人們?yōu)槭裁磶椭? 337
11.1 親社會行為的基本動機:人們?yōu)槭裁磶椭?/339
進化心理學:本能與基因 /340
試一試 獨裁者博弈 /341
社會交換:助人的成本與收益 /342
共情與利他主義:純粹的助人動機 /343
11.2 個人品質與親社會行為:為什么有些人更樂于助人 /347
個體差異:利他人格 /347
親社會行為中的性別差異 /347
試一試 共情關注 /348
親社會行為中的文化差異 /349
宗教與親社會行為 /350
熱門話題 跨越政治鴻溝的助人行為 /351
情緒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351
11.3 親社會行為的情境因素:人們會在什么時候幫助他人 /353
環(huán)境:鄉(xiāng)村與城市 /353
居住流動性 /354
旁觀者數量:旁觀者效應 /354
網絡空間中的責任分散 /359
媒體的影響:視頻游戲與音樂歌詞 /359
11.4 怎樣增加助人行為 /360
增加旁觀者干預的可能性 /360
增加志愿服務 /362
總結 /364
自測 /366
第 12章 侵犯:人們?yōu)槭裁磦λ? 369
12.1 侵犯性是天生的、習得的還是
可選擇的 /371
進化視角 /372
文化與侵犯性 /374
性別與侵犯性 /376
侵犯行為的習得 /378
一些生理因素的影響 /379
12.2 社會情境與侵犯性 /382
挫折與侵犯性 /382
挑釁與報復 /383
試一試 辱罵與侵犯 /384
武器作為侵犯線索 /384
要素整合:性侵犯的例子 /385
12.3 暴力與媒體 /387
媒體暴力效應研究 /388
確定因果關系的問題 /390
12.4 如何減少侵犯行為 /392
懲罰能減少侵犯行為嗎 /392
我們能通過縱容憤怒來釋放它嗎 /393
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憤怒 /394
試一試 控制你的憤怒 /395
熱門話題 “重新安置”: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
倒閉 /397
打破拒絕–憤怒的循環(huán) /398
總結 /401
自測 /405
第 13章 偏見:成因、后果與消除/ 407
13.1 定義偏見 /409
認知成分:刻板印象 /410
試一試 刻板印象和侵犯性 /413
情感成分:情緒 /413
試一試 識別你的偏見 /414
行為成分:歧視 /415
13.2 覺察看不見的偏見 /419
識別被壓抑的偏見的方法 /419
識別內隱偏見的方法 /420
13.3 偏見對受害者的影響 /422
自證預言 /422
社會認同威脅 /423
13.4 偏見的成因 /426
從眾的壓力:規(guī)范性準則 /426
熱門話題 職業(yè)體育中的常見歧視 /427
社會認同理論:“我們”對“他們” /428
現實沖突理論 /431
13.5 減少偏見 /433
接觸假說 /434
合作與互倚:拼圖教室 /436
試一試 拼圖式學習小組 /438
總結 /441
自測 /444
第 14章 實踐中的社會心理學之一:利用社會心理學實現可持續(xù)的、幸福的未來/ 447
14.1 社會心理學的應用研究 /450
利用實驗法 /451
社會心理救援 /453
14.2 利用社會心理學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453
傳遞與改變社會規(guī)范 /453
試一試 通過描述性規(guī)范減少亂扔垃圾的行為 /455
消耗追蹤 /456
引入適當競爭 /456
誘導偽善 /457
消除小障礙,實現大改變 /458
14.3 幸福與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 /460
什么使人幸福 /460
試一試 將研究應用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 /462
人們知道讓自己感到幸福的是什么嗎 /462
總結 /464
自測 /466
第 15章 實踐中的社會心理學之二:社會心理學與健康/ 469
15.1 壓力與人類健康 /471
復原力 /472
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 /473
試一試 大學生活壓力量表 /474
知覺壓力與健康 /475
控制感:知覺控制的重要性 /477
15.2 應對壓力 /481
壓力應對的性別差異 /481
社會支持:從他人處獲得幫助 /482
試一試 社會支持 /482
重塑:在創(chuàng)傷事件中尋找意義 /484
15.3 預防:促進更健康的行為 /485
總結 /488
自測 /490
第 16章 實踐中的社會心理學之三:社會心理學與法律/ 493
16.1 目擊者證詞 /496
為何目擊者經常指認錯誤 /496
判斷目擊者是否犯錯 /500
試一試 目擊者證詞的準確性 /502
關于恢復性記憶的爭論 /503
16.2 陪審團:團體判決過程 /505
審判過程中陪審員對信息的處理 /506
認罪:它們總像看起來的那樣嗎 /507
陪審室內的商議 /508
總結 /510
自測 /512
術語表 /515
參考文獻 /523
全書圖片版權說明 /523
關于教學課件 /523
動態(tài)勘誤表 /52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