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科姆·朗蓋爾(Malcolm Longair)教授,1941年出生于英國,1967年在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獲博士學位。1968—1969年作為英國皇家學會的交換訪問學者在莫斯科列別捷夫研究所工作。其后又6次作為交換訪問學者到蘇聯(lián)空間研究所工作,并擔任美國多個研究所和天文臺的訪問教授。1980—1990年同時擔任蘇格蘭皇家天文學家、愛丁堡大學欽定天文學講座教授和愛丁堡皇家天文臺臺長。1991—1997年任卡文迪什實驗室副主任,專門負責物理教學工作,1997年以后成為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獲得過多個獎項,包括1986年2月獲得的“首屆大不列顛學習與豐富生活傳播獎”。1990年12月在電視上做了題為“我們宇宙的起源”的系列講座,該系列講座是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在圣誕節(jié)期間專為青少年開設的。在2000年被英國政府授予司令勛章。主要研究領域為高能天體物理學與天體物理宇宙學。撰寫了多部學術著作,并發(fā)表了超過250篇的研究論文。 高先龍,2001年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1—2007年先后在德國烏爾姆大學、意大利比薩高等師范學院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起在浙江師范大學任教授。曾赴西班牙巴斯克國立大學、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研究機構訪問。長期從事凝聚態(tài)和低維冷原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身份在《Physical Review》等期刊發(fā)表論文50余篇。長期為本科生講授“量子力學”“可視化物理”“定性與半定量物理”等課程。 梁兆新,2006年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2006—2017年先后在香港浸會大學非線性中心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起在浙江師范大學任教授。長期從事冷原子物理和非線性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身份發(fā)表4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3篇發(fā)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長期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量子力學”“高等量子力學”“量子光學”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