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想未來·中國科幻名家系列》 “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姚海軍親力主編,“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劉慈欣佳作領銜。從名家巨擘到新生力量,匯聚中國科幻名家名篇。十本書囊括十大科幻母題,以“科普導讀 科幻小說”的模式,立體呈現(xiàn)科幻世界的經緯,幫助讀者形成具有整體觀、科學性的科幻閱讀體系。一套專為中國青少年打造的科幻入門系列叢書! 《群星呼喚》本書以“外星生命”為主題,收錄《次接觸》(寶樹著)、《風暴之心》(索何夫著)、《宇宙奇妙見聞》(米澤著)、《異變》(汪彥中著)、《外星畫家》(涼言著)五篇科幻小說,導讀《來自星空的注視——外星生命》(張雨晨著)?,F(xiàn)有研究早就告訴我們,人類的存在不是宇宙的偶然,在太空之虛中,必定有無數(shù)種生命像我們一樣存在著。它們身處何處,是何形態(tài),如何生存?如果與我們相遇,它們會做什么?在未知中,科幻作家們暢想無限……“生命,在宇宙中也許并非奇跡。”《機械紀元》本書以“機器人”為主題,收錄《偃師傳說》(潘海天著)、《機器之道》(江波著)兩篇科幻小說,導讀《機器人》(張雨晨著)。機器人,在人類擁有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之始便已存在,并經歷千載演變,化出萬種姿態(tài)。在未來,人與機器人的差異是否會曖昧不清……“機器人會從創(chuàng)造者手中接過文明的薪火,將之灑遍群星。”《機魂覺醒》本書以“人工智能”為主題,收錄《生命之歌》(王晉康著)、《哪吒》(江波著)、《響》(鈦藝著)、《小藍》(許剛著)、《地下室富翁》(查杉著)五篇科幻小說,導讀《神之機械——人工智能》(張雨晨著)。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滲透人類生活,人類依賴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這其中溫情和悲情交加。在人工智能的未知潛力之下,人類面臨的隱患重重……“人工智能映照的,依然是人類自身對世界的理解。”《星辰大?!繁緯?ldquo;星際旅行”為主題,收錄《流浪地球》(劉慈欣著)、《冰上海》(呼呼著)、《在他鄉(xiāng)》(羅隆翔著)三篇科幻小說,導讀《星海逆旅——星際旅行》(張雨晨著)。地球是人類的故鄉(xiāng),而離鄉(xiāng)千里仿佛是人類注定的征程。探月工程、火星移民……人類對外星的探索從未停止,科幻作家們的想象也不曾止步。“地球是人類的搖籃,而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