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鋼琴藝術成為獨立授藝的一門課程,逐漸地也產生了系統(tǒng)的基礎教本,著名的有:巴赫、車爾尼、拜厄、巴托克、湯普森、尼古拉耶夫等人的教本。它們都曾先后在不同的基礎教學領域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例如巴赫、巴托克的教本在復調訓練領域;拜厄、湯普森、尼古拉耶夫的教本在入門訓練領域;車爾尼、萊蒙、杜威諾阿、哈農以及什密特等人則在基本技術訓練領域。隨著現代教材教法對鋼琴訓練課題的科學分類和立體化,鋼琴訓練的內容也趨于全面完善。教材又隨琴藝的不斷進步而與時俱進,當今世界鋼琴技藝的飛躍發(fā)展,是以往任何時代所不可比擬的。教練琴藝的經驗豐富使訓練周期亦相應縮短,主要技術的全面訓練一般在18歲前即可完成。經驗豐富的鋼琴教師常常選出實用曲目,作為教材運用于實踐。但這需師生雙方準備大量的各類鋼琴曲譜,因此在教學中難以推廣,所以,多數老師至今仍用舊教本施教。自開展鋼琴考級后,有人把考級曲集錯當課本用的做法當然更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