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藝術理論卡莉歐碧的姐妹:藝術哲學比較研究(第二版)

卡莉歐碧的姐妹:藝術哲學比較研究(第二版)

卡莉歐碧的姐妹:藝術哲學比較研究(第二版)

定 價:¥78.00

作 者: [美] 理查德·L.安德森 著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叢編項: 藝術人類學經(jīng)典譯叢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3974182 出版時間: 2023-07-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53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世界各地十個社會的藝術活動及審美觀念進行描述和分析,討論了最普遍意義上藝術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位置,并試圖從一個比較的視野揭示藝術的本質問題。應用人類學家的大量民族志資料和檔案照片,安德森教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了解世界各地藝術生活的大門,這里既有狩獵采集的部落社會,也有文化多元的復雜社會。無論是藝術學、人類學,還是其他專業(yè)的讀者,都會在本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理查德·L. 安德森,畢業(yè)于明尼蘇達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專業(yè)博士,美國堪薩斯城藝術學院榮休教授,致力于藝術人類學研究和美國本土藝術研究,主要著作有《藝術人類學導論》《卡莉歐碧的姐妹:藝術哲學比較研究》和《美國繆斯:美學和藝術的人類學之旅》等,目前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譯者簡介:劉先福,民俗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口頭傳統(tǒng)、民俗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研究。黃雨倫,文藝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近代德國文學理論研究。王一楠,哲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藝術史與藝術哲學研究。校者簡介:李修建,哲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美學和藝術人類學,出版專著和譯著多部。

圖書目錄

譯者導讀 / 1 
序 言 / 17 
致 謝 / 21 
緒論:卡莉歐碧的姐妹 / 1 
藝術與美學的角色 / 2 
文化人類學的方法 / 4 
美學的關注點 / 6 
本書的結構 / 8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桑人美學:覓食社會中生命的提振 / 17 
昆桑人 / 19 
身體裝飾和其他藝術活動 / 23 
桑人有“藝術”嗎? / 31 
桑人美學 / 38 
結論 / 45 
后記:今天的桑人 / 49 
拓展閱讀 / 54 
第二章 因紐特美學:作為現(xiàn)實變形的藝術 / 56 
背景:起源與藝術生產(chǎn) / 59 
我們對因紐特美學了解多少? / 64 
因紐特美學:提振當下生活 / 66 
確保未來的福祉 / 73 
因紐特藝術的超驗維度 / 76 
藝術在因紐特文化中的其他用途 / 80 
結論 / 82
后記:因紐特市場藝術 / 85 
拓展閱讀 / 95 
第三章 澳大利亞原住民美學:與永恒夢世紀的圣禮聯(lián)合 / 96 
原住民藝術的文化語境 / 97 
原住民藝術 / 99 
原住民宗教中的藝術 / 106 
原住民美學:通過藝術而改變 / 108 
原住民美學的藝術分支 / 112 
結論 / 117 
后記 / 118 
拓展閱讀 / 128
 
第四章 塞皮克美學:新幾內(nèi)亞的強大精靈與陽物攻擊 / 129 
塞皮克的民族 / 132 
塞皮克的藝術 / 133 
社會功能 / 137 
含蓄的美學 / 139
塞皮克美學的宗教基礎 / 141 
藝術作為塞皮克精靈的家園 / 143 
塞皮克文化中的性別和氣質 / 147 
塞皮克藝術中的陽物攻擊 / 151 
結論:塞皮克美學中的矛盾 / 157 
后記 / 161 
拓展閱讀 / 167
 
第五章 納瓦霍美學:藝術與生活的統(tǒng)一 / 169 
納瓦霍文化和藝術 / 171 
“號召”:納瓦霍哲學的核心 / 175 
祭儀和藝術里的“號召” / 179 
納瓦霍音樂美學 / 182 
過程導向 VS 產(chǎn)品導向 / 184 
美學和藝術風格 / 186 
納瓦霍美學理論的分支 / 189 
結論 / 191
后記 / 192 
拓展閱讀 / 200
 
第六章 約魯巴美學:善與美在西非 / 202 
約魯巴社會 / 210 
約魯巴的藝術生產(chǎn) / 214 
約魯巴藝術批評 / 218 
約魯巴批評的道德和倫理基礎 / 223 
“義瓦”:好性格 / 227 
結論:約魯巴藝術的形而上學基礎 / 233 
后記 / 236 
拓展閱讀 / 242
 
第七章 阿茲特克美學:花與歌 / 244 
中美洲歷史上的阿茲特克人 / 245 
我們對阿茲特克思想的認識 / 249 
阿茲特克文化 / 251
阿茲特克藝術 / 253 
阿茲特克美學 / 257 
結論 / 269 
后記 / 271 
拓展閱讀 / 276
 
第八章 早期印度美學:味論與超驗享樂論 / 278 
背景:印度的歷史、藝術和美學寫作 / 281 
作為“第五部吠陀”的藝術 / 284 
藝術作為指導 / 285 
藝術的超越樂趣 / 287 
味論 / 289 
藝術力量的源泉 / 292 
味論的含義 / 296 
結論 / 297 
拓展閱讀 / 299
第九章 日本美學:美與極樂的狂喜 / 300 
背景:日本的歷史與藝術 / 301 
神道教對日本的重大影響 / 304 
密宗與日本美學 / 310 
凈土宗美學 / 314 
禪宗美學 / 318 
日本儒學 / 322 
日本的審美偏好 / 323 
結論 / 331 
拓展閱讀 / 334
 
第十章 西方美學:傳統(tǒng)的四重奏 / 336 
概述:美學系統(tǒng)的“四重奏”/ 339 
模仿理論 / 341 
工具理論 / 349 
情感理論 / 353 
形式理論 / 359
結論 / 363 
拓展閱讀 / 365
 
第二部分 
     導言 / 369
第十二章 比較美學:多面的繆斯女神 / 371 
小型社會 VS 復雜社會:當代的比較 / 372 
進化論美學? / 382 
審美環(huán)境 / 383 
跨文化影響:全球舞臺上的混合藝術 / 385 
作為混合藝術的墨西哥亡靈節(jié) / 391 
結論 / 401 
第十三章 藝術作為重要的文化意義 / 403 
藝術中的意義 / 406 
手段作為意義 / 407 
藝術中的神圣意義 / 409
藝術與美 / 411 
藝術與社會價值 / 414 
藝術與真 / 415 
藝術與宗教:轉化與共融 / 417 
強迫的行動 / 420 
藝術中意義的重要性 / 423 
象征與圣像 / 425 
難解的意義 / 433 
結論 / 438
 
第十四章 風格、情感和技巧 / 439 
風格:意義的編碼 / 439 
解釋品位:風格批評的基礎 / 448 
藝術媒介 / 452 
藝術的動人一面 / 456 
“審美反應” / 458 
藝術中的技巧 / 460 
結論 / 465
第十五章 尾聲:跨文化視角下的西方美學 / 468 
參考文獻 / 476 
索 引 / 511 
譯后記 / 52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