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中國經濟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發(fā)展研究:基于農戶分化視角

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發(fā)展研究:基于農戶分化視角

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發(fā)展研究:基于農戶分化視角

定 價:¥88.00

作 者: 侯明利
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3669719 出版時間: 2022-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勞動力和土地作為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兩大生產要素,其配比直接關系到我國城鎮(zhèn)化、鄉(xiāng)村振興及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本書基于農戶分化視角,結合區(qū)域與農戶比較優(yōu)勢的靜態(tài)及動態(tài)變化,對多元目標下勞動力和土地的要素配置進行研究,分析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互動的過程機理。利用實證模型,從宏觀層面對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關系進行分析與評價,從微觀層面對多元異質性農戶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效應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進而從區(qū)域層面和農戶層面提出針對性建議。本書研究有助于豐富人地關系理論與實踐內容,為實現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協(xié)調發(fā)展提供理論與實證支持。

作者簡介

  侯明利,河南沁陽人,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河南省高校新型品牌智庫“鄉(xiāng)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村經濟。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河南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等省級及以上項目5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得“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榮譽稱號。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義
1.3文獻綜述
1.3.1從農村勞動力流動角度研究土地流轉
1.3.2從土地流轉角度研究勞動力流動
1.3.3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研究
1.3.4農戶分化相關研究
1.4概念界定
1.4.1農戶分化
1.4.2農村勞動力與農村勞動力流動
1.4.3農村土地與農村土地流轉
1.5理論基礎
1.5.1勞動力流動理論
1.5.2土地流轉理論
1.5.3人地關系理論
1.5.4系統(tǒng)耦合協(xié)調理論
1.6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6.1研究內容
1.6.2研究方法
第2章相關政策演變與農戶分化演繹邏輯
2.1勞動力流動政策演變
2.1.1逐步放松階段(1978—1991年)
2.1.2規(guī)范管控階段(1992—2000年)
2.1.3全面放開階段(2001—2011年)
2.1.4帶動提升階段(2012年至今)
2.2土地流轉政策演變
2.2.1禁止階段(1978—1983年)
2.2.2允許階段(1984—1992年)
2.2.3發(fā)展階段(1993—2002年)
2.2.4規(guī)范階段(2003—2012年)
2.2.5深化階段(2013年至今)
2.3相關政策演變述評
2.4農戶分化演繹邏輯
2.4.1農戶角色變遷
2.4.2分化動機解析
2.5本章小結
第3章農戶分化、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現狀
3.1農戶分化現狀
3.1.1農戶分化劃分標準與測度方法選擇
3.1.2農戶分化現狀及演化路徑差異
3.2農村勞動力流動現狀
3.2.1農村勞動力流動規(guī)模與質量
3.2.2農村勞動力流動發(fā)展特征
3.2.3農村勞動力流動中存在的問題
3.3土地流轉現狀
3.3.1土地流轉水平測度
3.3.2土地流轉發(fā)展特征
3.3.3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3.4本章小結
第4章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機制分析
4.1互動循環(huán)體系構建
4.2基于比較優(yōu)勢的互動機制分析
4.2.1區(qū)域層面互動機制
4.2.2微觀農戶互動機制
4.3互動影響效應
4.3.1農村勞動力流動通過調整家庭勞動力結構影響土地流轉
4.3.2農村勞動力流動通過改變家庭收入結構影響土地流轉
4.3.3農村勞動力流動通過勞動力流失效應影響土地流轉
4.3.4農村勞動力流動通過改變種植結構影響土地流轉
4.3.5土地流轉通過勞動力重新分配促進勞動力流動
4.3.6土地流轉通過能力提升效應提高勞動力流動質量
4.4農業(yè)資本深化對要素結構調整與配置效率的影響
4.4.1農業(yè)資本深化測度
4.4.2農業(yè)資本深化、要素結構調整與配置效率波動
4.5本章小結
第5章宏觀視角下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關系及其
評價5.1農戶分化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關聯特征
5.1.1時間關聯
5.1.2區(qū)域關聯
5.1.3農戶關聯
5.2基于熵值賦權法的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發(fā)展評價
5.2.1文獻述評
5.2.2互動耦合機制
5.2.3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5.2.4實證結果分析
5.2.5研究結論與進一步討論
5.3基于內生PVAR模型的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互動關系
研究
5.3.1文獻述評
5.3.2理論假說
5.3.3模型構建與變量說明
5.3.4實證結果分析
5.3.5研究結論
5.4本章小結
第6章微觀視角下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交互效應及影響
因素6.1農戶分化對農戶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聯合決策的影響
6.1.1理論框架
6.1.2數據來源及說明
6.1.3變量選擇
6.1.4計量模型
6.1.5實證分析
6.1.6研究結論
6.2不同類型農戶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交互效應及影響因素
6.2.1計量模型及變量說明
6.2.2純農戶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交互效應及影響因素
6.2.3一兼農戶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交互效應及影響因素
6.2.4二兼農戶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交互效應及影響因素
6.2.5非農戶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的交互效應及影響因素
6.3本章小結
第7章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協(xié)調發(fā)展的實現途徑
7.1構建勞動力流動與土地流轉系統(tǒng)的聯動機制
7.1.1制度聯動
7.1.2要素市場聯動
7.1.3參與主體聯動
7.2提升發(fā)展動力與解構負向抑制并舉,促進二者協(xié)調發(fā)展
7.2.1加強產業(yè)轉移與承接,為勞動力流動提供外在動力
7.2.2找準發(fā)力點,加強土地流轉自身發(fā)展慣性
7.2.3解構勞動力流動質量對土地流轉的負向抑制
7.3對不同農戶實施差別化措施,促進二者的同步決策
7.3.1純農戶和一兼農戶
7.3.2二兼農戶和非農戶
7.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學術術語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