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口義》十二卷,北宋胡瑗撰。胡瑗講授易學之余,欲作《傳》而未及。其弟子倪天隱據(jù)胡瑗所述整理為書,因非其師手著,故名曰《周易口義》,是以此書序首稱“先生曰”?!吨芤卓诹x》是宋初重要的易學著作,朱熹說胡瑗之《易》分曉正當,《四庫全書總目》稱此書為宋時以義理說《易》之宗,都對該書價值及其在易學研究史上的地位給予以了充分肯定。胡瑗講解經義,主張義理,“不論互體”,“于象數(shù)掃除略盡”,著重解說卦爻辭的文意,注重性命道理的研究,這一方法對程頤《易傳》產生了較大影響。程頤認為讀《易》應先看王弼、胡瑗、王安石的著作 ,并在《易傳》中多次引用胡瑗學說??偠灾吨芤卓诹x》是易學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宋代易學發(fā)展演變必不可少的重要典籍。這次整理,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白石山房本及《四庫全書薈要》本?!逗榉犊诹x》一卷,北宋胡瑗講述,由其學生整理,故稱“口義”。胡瑗是宋代理學先驅,與孫復、石介并稱“宋初三先生”,以影響最大,世稱安定先生,程頤曾從其游。受范仲淹舉薦入太學,官至太學博士,范仲淹對當時教學方法改革,多取自胡瑗。據(jù)《宋史·藝文志》,胡瑗著述有十三種之多,惜乎流傳至今僅《洪范口義》等三種?!逗榉犊诹x》以闡述孔孟中庸、君主之道為要旨,體現(xiàn)了胡瑗的政治理念。是書久佚,今傳本為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本輯出,收入四庫全書,清嘉慶《墨海金壺》據(jù)四庫全書刊印,多有校改。此次整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以《墨海金壺》本為校本。